微生物耐药性.pptx

微生物耐药性.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耐药性

-一、微生物耐药性的定义01二、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原因02三、微生物耐药性分类03四、作用机理04五、解决方案05目录Content

一、微生物耐药性的定义

一、微生物耐药性的定义1.微生物耐药是指微生物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一、微生物耐药性的定义2.固有耐药又称天然耐药,是由细菌自身染色体DNA控制,是细菌稳定的遗传特性。由于细菌细胞结构与化学组成的不同,使其本身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如大肠埃希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一、微生物耐药性的定义3.获得性耐药性是由于敏感的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或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所产生的是细菌后天获得的耐药技能。在与抗生素的对抗中,大部分细菌被抗生素杀死,一小部分细菌会开启对抗抗生素机制,通过基因突变或改变代谢途径获得耐药性。此外,细菌之间可通过质粒、噬菌体与转座子等途径,将耐药基因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细菌,使耐药传播开来

二、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原因

二、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原因1.?不适当或滥用抗生素使用:当人们在不适当的时候、剂量不正确或未完成完整的疗程使用抗生素时,微生物可能会在暴露于药物的情况下逐渐发展出耐药性2.?医疗环境中的传播:医疗机构中存在的微生物群体,如细菌团块(biofilms)可以更容易地传播抗药性基因3.?水和食品中的抗生素使用:在畜牧业和农业中,经常使用抗生素来促进生长和预防动物疾病。这些抗生素会进入水和食品中,使微生物在环境中进一步发展抗药性4.?基因传递:微生物可以通过基因传递机制,如水平基因转移或突变来快速传播抗药1、微生物耐药性的分类

三、微生物耐药性分类

三、微生物耐药性分类1.多药耐药性(MDR):多药耐药性指微生物对多个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同时表现出抗药性。例如,某些细菌可以同时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多个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2.?极耐药性(XDR):极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多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包括当下一线和二线疗法中的大多数抗生素,都显示出高度抗药性具有极耐药性的微生物通常难以治疗且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病力3.?超级耐药性(PDR):超级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几乎所有现有的抗生素类别都表现出耐药性这意味着我们在目前已知的抗生素中很难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对抗超级耐药性微生物

四、作用机理

四、作用机理2.细胞水平机制(1)?酶的产生:微生物能够产生特殊的酶来破坏抗生素分子,使其失去活性。例如,肺结核菌中的β-内酰胺酶能够降解青霉素类抗生素,从而导致细菌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性(2)?增强药物泵出:微生物可以通过增加药物泵出通道或调节药物的进入通道来减少药物的内部浓度,降低药物的作用效果。例如,多药耐药菌株中的外膜蛋白能够限制抗生素进入菌体内部1.?基因水平机制(1)突变:微生物遗传物质DNA发生突变,导致其拥有对抗生素产生抗性的新特征。例如,革兰氏阳性菌Staphylococcus?aureus中存在的突变会导致对抗生素万古霉素的耐药性(2)水平基因转移:微生物群体之间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传递耐药性基因。例如,大肠杆菌可通过质粒传递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从而导致细菌群体中出现耐药性

四、作用机理01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靶向细菌的细胞壁合成酶,而变异的细菌细胞壁合成酶可导致其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性02(3)?改变药物的靶标:微生物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靶标结构来降低药物与其结合的亲和性,使药物失去对其的杀菌或抑制作用

五、解决方案

五、解决方案1.?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生和患者的教育,促使他们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准确的用药剂量和持续的疗程此外,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防止滥用和非法使用2.?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通过实施有效的消毒和手卫生政策,减少医疗机构内的感染传播提供适当的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感染控制措施,并加强监测和报告抗生素耐药性3.?鼓励疫苗接种:推广并加强疫苗接种计划,预防疾病的传播,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需求4.?加强监测和监管:建立耐药性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抗生素的使用和耐药性情况加强监管,确保医疗机构和农业行业遵守抗生素使用的规范

五、解决方案15.?积极研发新的抗生素和替代疗法:投资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生素,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如抗菌肽、免疫疗法、噬菌体疗等同时,加强推动使用现有抗生素的新组合或替代疗法,以延缓耐药性的发展2

-汇报人:xxxx汇报时间:20XX年X月THANKSFORWATCHING谢谢观看演示文稿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

文档评论(0)

xuexinxin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