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D基本工艺综述专业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CD工艺及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随着市场对低功耗、高效率节能功率电子产品需求不断扩展,单芯片智能功率集成电路(SPIC)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前,SPIC制造重要采用一种称为BCD(BipolarCMOSDMOS)集成工艺技术,本文依照实际工艺电压原则着重阐述了高压BCD、大功率BCD以及高密度BCD工艺各自特点及发展原则,同步简介了世界知名IC制造厂商并阐述了BCD工艺整体发展特点及趋势。

核心词:SPIC功率集成技术BCD工艺

1、引言

智能功率集成电路(SPIC)是指将高压功率器件及低压信号解决电路和外围接口、检测、保护等功能电路集成到单芯片上集成电路技术。SPIC发展依赖于当前最重要功率集成技术——BCD工艺,BCD工艺特点是将硅平面工艺用到功率集成上,该工艺是一种可以将双极、CMOS和DMOS器件同步集成到单芯片上技术,1986年,由意法半导体公司率先研制成功了第一代BCD工艺,当时技术被称为MultipowerBCDtechnology[1],是一种4μm60V工艺,在老式结隔离双极工艺中整合进了纵向DMOS(VDMOS)构造,该工艺采用了12张掩膜版,其工艺截面构造如图1所示:

图1ST公司第一代BCD工艺集成器件剖面图[1]

在功率应用领域,与老式双极功率工艺相比BCD工艺具备明显优势,最基本优势就是使得电路设计者可以在高精度模仿双极器件,高集成度CMOS器件和作为功率输出级DMOS器件之间自由选取。由于DMOS具备高效率(低损耗)、高强度(无二次击穿)、高耐压、固有源漏二极管存在(作用类似续流二极管)和高速开关特性,因而,DMOS特别适合伙为功率开关器件,并且其制造工艺可以和和硅栅CMOS制造工艺兼容,从而有助于功率集成。整合好BCD工艺可大幅减少功耗,提高系统性能,增长可靠性和减少成本。

通过近三十年发展,BCD工艺技术已经获得了很大进步,从第一代4μmBCD工艺发展到了第六代0.13μmBCD工艺,线宽尺寸不断减小同步也采用了更先进多层金属布线系统,使得BCD工艺与纯CMOS工艺发展差距缩小;另一方面,BCD工艺向着原则化模块化发展,其基本工序原则化,混合工艺则由这些基本工序组合而成,设计人员可以依照各自需要增减相应工艺环节。当今BCD工艺中CMOS与纯CMOS完全兼容,既有图形单元库可以直接被混合工艺电路调用。

总来说,此后BCD工艺重要向着高压,高功率和高密度这三个方向发展,同步提高与CMOS工艺工艺兼容性,并针对更多应用需要灵活化工艺设计;此外,BCD技术与SOI技术相结合也是一种非常重要趋势,当前某些新兴BCD技术也已经形成体系,如:

HVCMOS-BCD重要用于彩色显示驱动,RF-BCD重要用于实现手机RF功率放大输出级,BCD-SOI重要用于无线通信。BCD工艺发展使更多复杂功能可以集成。这使SPIC设计变得更加灵活、以便,设计时间和费用大幅度减少。这样便浮现了将微解决器、存储器等系统核心单元与接口、电源、保护等单元单片集成高智能化功率系统(PSoC),即面向系统高智能功率技术(systemorientedtechnology)。

2、BCD集成电路技术研究进展

2.1国内外知名厂商及其工艺

某些知名国际半导体公司在功率集成技术领域处在领先地位,如德州仪器(TI)、仙童半导体(Fairchild)、PowerIntegration(PI)、国际整流器公司(IR)、飞思卡尔(Freescale)、意法半导体(ST)、Philips、三菱等。国内拥有BCD工艺线厂商比较有限,重要有台积电(TSMR)、中芯国际、华虹NEC、上海宏力半导体、上海新进半导体、华润上华等。

ST公司是欧洲功率半导体最大厂商,其首创BCD工艺在1980年代中期引入时,立即就成为几乎所有智能功率应用首选。通过不断改进、分化,ST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对全球功率IC影响深远BCD工艺,如BCD3(1.2μm)[2]、BCD4(0.8μm)[3]、BCD5(0.6μm)[4]、BCD6(0.35μm)[5]。最新BCD工艺是基于VLSICMOS平台0.18μmBCD8[6]和0.13μmBCD工艺。

NXP公司(原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在BCD工艺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特别是SOIBCD方面,NXP公司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基于自己开发SOIBCD工艺平台功率集成芯片产品,在低噪声,高可靠性,高频率规定应用领域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

TSMC在-间推出了模组化BCD工艺,此新BCD工艺特色在于提供12伏特至60伏特工作电压范畴,可支持各种LED应用,涉及:LCD平面显示屏背光源、LED显示屏、普通照明与车用照明等,且工艺横跨0.6μm至0.18μm等各种世代,并有数个数字核心模组可供选取。

中芯国际推出BCD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2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