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docVIP

概述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述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地质环境管理起步晚,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非法、违规采矿还依然存在,造成矿山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本文从我国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入手,详细分析了这些灾害的特征,并由此而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以期能为所需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给矿产开采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落后的矿山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无环保措施等,加剧了矿区环境的破坏。开采环境的恶化,潜在隐患不断增多,随时都可能发展为灾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分析了我国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防治意见。

一、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1、泥石流

在山沟谷中,由冰雪融水、暴雨等水源激发的,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形成了泥石流。由于矿山开采,山上植被遭到破坏,岩石裸露在外,水沿沟谷流动,容易在暴雨引导下发展成降雨性泥石流,主要有石块、沙砾和黏土组成。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跃移方式前进,下切作用强烈。一些矿山采用铁丝笼挡墙、浆砌石挡墙等措施对危险沟谷废石堆拦护,有的还在沟谷中修建拦渣坝,但仍存在挡墙高度、厚度不够,难以拦截全部渣石等问题。而一些集体和个体小型矿山则大多未对废石堆采取有效拦护。矿山开采形成的废石堆由于拦护措施差、结构松散,是造成矿山泥石流及其隐患的主要原因。

2、崩塌

岩土体被陡峭的张性破裂面分割脱离母体,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此种现象称为崩塌。矿山多在山区,而崩塌就发生在山区,一旦崩塌矿山首当其冲,往往会造成厂房、矿山设施和其他地面设施建筑的损坏,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3、滑坡

斜坡上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软弱面整体地向下滑动,主要在矿区道路两侧高陡边坡和矿区较陡的天然斜坡部位,主要是由于修路开挖边坡而造成的。

4、地表沉陷

井下开采,地面发生大面积塌陷和变形,导致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东北地区,每万吨煤要塌陷近1亩土地,每年约塌陷一万亩,预计到2015年,将有更多的村庄因塌陷而无田可耕、无处迁村。

5、环境污染

矿山环境污染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污染源主要是矿坑废水、选矿废水和尾矿沙。矿坑废水毒性不大,但含大量悬浮物,多呈灰白、黑色,直接排到沟道或河水中,对地表水污染明显,对地下水和土壤也会有一定污染。一些小型矿厂就存在着选矿废水排放不达标的问题,比如在图们江、兰江等河流因无节制采矿而造成严重污染。

二、矿山常见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按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方法:

防治崩塌、滑坡主要是加固工程如支挡、锚固、减载、固化等,附以各种排水工程,简易方法是用黏土填充滑坡体上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例如牡丹江市江山娇林场的滑坡体采用抗滑桩支挡滑坡前缘中部,坡脚修筑排水沟等。

防治泥石流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完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作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例如黑龙江省东宁县采用谷坊、排导槽、防护堤、方涵对泥石流进行治理。

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分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主动躲避与被动撤离。处于危险中的工程和人员,可采用:预防、躲避、撤离、治理这四个环节。

1、保障防治监管职能

地质灾害防治要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平时加强防控。国土资源部门加强监管和指导,在全面调查基础上,每年编好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层层落实。各基层政府要提高认识,成立专门小组,由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对辖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每年作一次灾害隐患调查,编制年度防灾预案,完善汛期值班、险情巡视和灾情快报等制度。汛期组织技术人员对重点矿区动态巡查,及时对发现的异常情况作登记建卡,预测判断其危害性,提出建议。层层落实灾情监控,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有效、顺利。

2、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

按“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在办理采矿许可证时,新办矿山企业须先制定具体的地质保护方案,开发与治理同步。与矿山企业每年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对各矿点不同地质灾害隐患制定相应防灾、减灾、治理措施,定期检查防治落实和工程进展情况。制止任意堆放、倾倒废水、废渣,加固尾矿库坝和防泄工程。矿井采后及时回填,恢复原有地貌,避免水土流失。同时,动员矿业权人担负矿山环境保护责任,鼓励和引导他们树立大开放、大发展意识,逐步采取先进采选冶工艺、技术和设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减轻不合理利用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科学化管理,让矿产资源在保护中开发。

文档评论(0)

mmhaij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