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补充习题及答案.docVIP

沪粤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补充习题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字路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有两部都开通了来电显示功能,且来电铃声都已开启。用A拨B时,B发出响声,并且显示屏发光显示A的号码;假设将A置于一透明的真空罩中,用B拨叫A,那么我们()

A.能听到A发出的铃声,并能看到A的显示屏发光

B.不能听到A发出的铃声,但能看到A的显示屏发光

C.能听到A发出的铃声,但不能看到A的显示屏发光

D.既不能听到A发出的铃声,也不能看到A的显示屏发光

2.在城市道路上常见如图2-2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鼓号队不能进入

B.乐器商店的标志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图2-2D.道路转弯注意平安

图2-2

3.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播送、电视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4.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指标

D.摩托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5.以下现象不属于利用超声波的是〔〕

A.蝙蝠飞行时的定向

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

C.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

D.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声

6.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7.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音调越高

C.乐音的音调假设相同,其音色一定相同

D.人耳听不到次声,所以次声对人体无影响

8.以下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9.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图2-3

图2-3

B.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2-3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B.音色

C.音调D.频率

11.为了使教室内上课的学生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2.考试期间,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学校在大门口立了一块“静止鸣笛”的交通提示牌,并阻止除公交车以外的机动车辆行驶。其目的是。

图2-413.如图2-4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局部伸出桌面,用手分别

图2-4

14.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是:发声体的产生声音,声音在中传播,到人耳中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15.如图2-5所示,为相同时间内的两波形图,比照可知,图应为男中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另一幅图为女高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你判断的理由是

甲乙

甲乙

图2-5

16.表中记录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

空气(15℃)340

海水(25℃)1531

空气(25℃)346

铜(棒)3750

软木500

大理石3810

煤油(25℃)1324

铅(棒)5000

蒸馏水(25℃)1497

铁(棒)5200

请对上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两个关于声音传播规律的信息:

〔1〕;

〔2〕.

17.看图说理:

〔1〕观察甲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观察乙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乙甲

图2-6

⑶同学们在评估上图中的实验时,小明提出:“在图甲中,鱼受到惊吓不一定是听到拍手声,也许是看到了拍手的动作。”小红那么提出:“图乙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针对这些疑问,请你对这两个实验进行改良,使之更完善。

18.小明、小红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

文档评论(0)

liuzhouz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