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学案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人教版必修2).pdf

2012高一历史学案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人教版必修2).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1(人教版必修2)

庖丁巧解牛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手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

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造成国民经济严峻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第

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面对这种局面,政

府提出了旨在恢复与发展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平抑物价、统一财经、打击投机倒把;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

(4)在农村和企业进行生产改革与民主改革,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以较

短的时间,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

经济建设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初

步检验;

2.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中国人民自然迫切

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

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标志

着我国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2)制定与执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历经了五个年头,经过反复修改,到正式通过时已经实施了大部

分,它从我国实际出发,又参照苏联的经验,成为切实可行的计划;“一五”计划建设规模

宏大,在五年内,各项支出总数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以上,用这样大量的资金来

进行国家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得到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

王崇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评价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建设的重要特点,但是不能片面发展重工业,必须同农业

手工业结合起来,发展重工业同三大改造是同时进行、同时并举的;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政

策明显受到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影响,着手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期间工业生产

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

也是名列前茅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记忆要诀“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简单说来就是建立两大方面的基础——一化三改,

“一化”是发展生产力;“三改”则是改革生产关系;

二、探索与失误

1.正确的探索

(1)中共八大

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前提下,1956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

①内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

间的矛盾,通过三大改造无产阶级已经彻底地战胜了封建地主阶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

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中共八大根据我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明确提出

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

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八大还根据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是正确的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后来的历史,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证明,八大的路

线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意义;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的

新思想,突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将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这是中

共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主要矛盾的新认识;

(2)“八字方针”

①背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②内容: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方针;

③作用: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④评价:“八字方针”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是以调整为中心,整个工业、农业

商业以及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都要贯彻执行;“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探索中

文档评论(0)

zilubu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