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船借箭教案1,讲述了曹操利用地形优势诱使孙权投靠,从而在关键时刻借箭救主的故事全文共6课,每课12分钟其中,主要采用了精读品读和朗读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感受《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通过对比诸葛亮和周瑜的设计意图使用的战术技巧以及最终成功借箭的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其作用

草船借箭教案(1)

19.《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

2、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背景,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妒忌心理。

【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突破方法

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朗读,借课文中周瑜的话概括出诸葛亮的特点,然后引导出诸葛亮的所作所为,领悟课文发展经过。

【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和他的创新。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学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小帆船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课前导语:

让我们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

听歌曲:??

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又重新把我们带进了三国时代,那风起云涌、斗智斗勇、英雄辈出的时代。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探究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于《三国演义》的一段故事《草船借箭》。板书:11、草船借箭

1.板书课题:19草船借箭

?2.出示图片,比较“箭”和“剑”。草船又是什么样的船?(图片)

(“剑”,有一个把儿,双面刃,是一种短兵器。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是这个“剑”;另一个“箭”则是远战时用的。)

一、回味课文,把握探究主题

草船借箭教案(1)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故事的起因是——周瑜设计,要诸葛亮三天内造10万支箭;经过是——诸葛亮趁雾天,向曹操草船借箭;结果是——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教案(1)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这节课我们首先用学过的抓词语、抓句子的品读法来探究学习课文。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边看边思考: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推测。惊人的智慧,巧妙的策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师:谁能用这个词说句话?生:略)

?

二、精读课文,领悟探究策略

教师引入:

“请同学们齐读‘雾中借箭这部分,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找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生:三天后江上出现了大雾,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懂天文]?

?师:把你找的句子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体现雾的大。

生:(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师:这雾大吗?大!

师范读:来,像老师这样读一读!(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我,雾很大,很浓。注意,这是一场大雾,一场浓雾!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这场大雾,鲁肃看到了,诸葛亮也看到了。坐在船上,靠近曹操水寨,鲁肃心里会怎么样?

生:害怕。

师:是啊,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

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什么心情?

生:高兴!

师:你就是诸葛亮,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师:是呀!这场大雾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让人高兴啊!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生齐读本句)

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进一步理解。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草船借箭教案(1)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出示句子):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比较讨论。)

草船借箭教案(1)全文共2页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