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doc

我与地坛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与地坛教案

我与地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本文几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对生死的感悟。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生死观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体味生命的崇高和庄严美。

二、教学重点:缘景入情理解、体悟作者对生死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以及培养正确的生死观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教学媒体:幻灯片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42分钟)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幻灯片(1)悬崖雪松图片,图片上显示文字:选取“加拿大雪松顽强存活于悬崖上”;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导入。

(这一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眼睛有所停留,图片材料又能对学生写作起素材积累的作用)

(二)作者介绍:图片1:健康年轻的作者。图片2:双腿瘫痪的作者。

简介作者: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6岁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我与地坛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幻灯片2)

我与地坛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提出疑问1师:作为普通人,我们会想,面对21岁就残废双腿这一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作者是如何走过的?(联系到地坛)

(三)关于地坛:图片,提问从图中感受到的地坛特点。地坛,又名方泽坛。始建明朝嘉靖年间,乾隆时又加以扩建,与天坛,月坛,日坛同为清王朝祭祀的处所。)(幻灯片3)

(生答):大,雄伟,冷清……

2师:在作者身体、心理、精神都陷入无尽的痛苦、无奈与无助之中时,他经常做一件什么事情?(幻灯片4)

(明确: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他会经常摇着轮椅去地坛。)

3师:①地坛是明清时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神圣而庄严,有四百多年的辉煌与荣耀,然而现在的地坛是一幅什么模样呢?课文第一部分的第三段进行了描写,请同学们齐读后回答:对地坛特征的描写要抓住哪几个关键词?

明确:剥蚀、淡褪、坍圮、散落。

②这样的地坛给了你什么感觉?(荒芜)。(幻灯片5)

③那么此时“我”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失魂落魄、残废: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幻灯片6)

我与地坛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④现在,请同学来说“我”为什么喜欢去地坛?(幻灯片7)

我与地坛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明确:第一,荒芜冷落的地坛与作者的经历相似,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许多感悟,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第二,地坛很宁静,是作者当时需要的环境,作者需要安静平和的心态来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自己以后的生活。

4师:①当史铁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地坛中时,他开始专注于这里的一草一木,昆虫雨露,下面请听我朗读第五段后回答:此时在地坛里除了荒芜冷落,他还看到了什么?(幻灯片8)

(明确:在第一部分第5段,作者写道:“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像小雾一样,给人以一种美感,给人以希望。蚂蚁摇头晃脑地捋着胡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想好了才去做,想好了马上去做。这对作者启发大,今后他也要去做了。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蝉脱皮的过程虽然是痛苦的,有纪念意义的,但它并不留恋过去,而是勇敢地飞向新的高度。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来的响动,片刻不息。”弱小的生命,甚至连生命都算不上的露水仍然勇敢顽强的活着,由此使作者感受到了小生灵们生命的顽强,时时、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作者看到了地坛的生机,唤起了生活的信心。

②师:正因为有了这些生机勃勃的景物,作者说了一句话——“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我与地坛教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③师追问:那么,这些生机勃勃的景物,这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又给了作者怎样的启发?(幻灯片9)

我与地坛教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明确:作者领悟到:①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

④作者还明白了: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关键是如何活下去。

5师:作者

文档评论(0)

扈三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育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