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丛云飞(课件)第十五章 居安思危.pptx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丛云飞(课件)第十五章 居安思危.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尚书》说‘居安思危’,考虑到危险就能有所准备,提前有准备就可避免祸端。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这番具有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于是晋悼公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魏绛也更加敬重。;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传?系辞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篇》;;天是要感谢所有帮忙救火的人,至于提建议的那个人,在火灾当天我并没有看见他呀!”“你错了!”其中一个人说,“如果你早听了他的话,这次失火根本就可以避免了。你感谢我们帮忙救火,难道就忘了他提出的‘曲突徙薪’的一片好心吗?”主人被这话提醒,心中过意不去,赶紧去请那个人过来,并让他坐到上座。

“曲突徙薪”现在经常用以劝诫人防患于未然,事先应该做好准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评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中国人熟知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一个人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才能担当大任、有所成就。这里的“生”与“死”有着超越生命得失的意义,严酷的环境往往能催生一个人奋进的勇气,从而使人确立生活和事业的坚实基础;安逸、享乐往往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人不思进取,失去前进的动力。;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

??—《韩非子·难一》;凡祸患,以安乐生,以忧勤免;以奢肆生,以谨约免;以觖望生,以知足免;以多事生,以慎动免。

——吕坤《呻吟语》;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金陵怀古》;居安思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思想的产生与我国古代社会的社会形态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我国原始氏族社会有浓厚的血缘和地缘色彩,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都比较复杂,变动频仍;另一方面,我国发源于农耕文明,人们的生活受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大。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与自然的抗争中感悟人生,逐渐形成了朴素的“反者道之动”的规律性认识,即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规律性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经验、教训的积累,人们逐渐形成了忧患意识。所以,“居安思危”思想和忧患意识的产生对于我国早期统治者和思想家来说,反映了他们努力探索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愿望;对于史学家来说,是他们以史为鉴的经验总结。;居安思危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因为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以新易旧是客观现实,旧事物发展成熟之际可能就是新事物取代之时,所以不能被暂时的安定和顺遂所掩蔽,新的矛盾和隐患或许已经在暗自生长。因此,只有在顺境中保持清醒与警觉,时刻防备,及时应对,才能远离危险。

此外,“居安思危”思想的重要价值还在于警醒人们不要盲从于客观规律的支配,而是要积极地探索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人类自身把握和主宰命运的主动权。;居安思危思想对我国影响深远。居安思危思想告诫人们不要得意忘形、贪图安逸,要时刻“慎始敬终”、戒骄戒躁、未雨绸缪,如此才能帮助自己远离危险,保障人生和事业的顺利发展。居安思危思想告诫治国者要安而不忘危,增强忧患意识,如此才能长治久安。自孟子提出“忧国忧民、与民同乐、与民同忧”以后,我国历代士大夫都能以忧民、忧天下为己任,做到国家利益始终高于个人的享乐与安逸。所以,居安思危思想和忧患意识既融汇了对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处境和人生事业发展的思考,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而深邃的政治智慧和人生哲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医药前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医药相关文档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