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写给青少年的数学故事:代数奇思》【全文】
主编推荐语
知名科普作家陈永明教授结合50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为青少年撰写的数学科普书。
内容简介
代数是重要的数学分支,本书不仅涉及经典的代数知识,如数、式、方程、函数、数列和极限,而且探讨了概率、集合、逻辑、组合、算法、密码学和混沌学等近现代数学元素。
一篇篇小短文横跨古今,介绍中外数学研究故事和名人趣事,渗透了如反推、例证、奇偶校验、“跷跷板”等数学思维方法,发掘数学史和日常生活中的有趣故事,展现了数学的巧妙之处。
本书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阅读,热爱数学的大众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篇有理数
从“苏州码”谈起:穿越历史看记数
二维码有多厉害
华罗庚的生日题
少年博士的年龄
数学家的42号T恤衫
蛇蜕皮
两个怪异的算术游戏
武大郎买到假机票啦
素数、孪生素数猜想
第二篇无理数
无理数与希伯斯
怎样用“土办法”计算
数学大师的小事
连分数与密率
π的马拉松
π奇趣
杂谈0.618…
再谈密率与0.618…
华罗庚的“锦囊妙计”
话说e
数学与爱情
一个数学玩笑
第三篇式和方程
方程就是好
诸葛亮的鹅毛扇
鲁智深和镇关西是怎么吵起来的?
盈不足术
东奔西走的狗
塔尔塔利亚和卡尔达诺
迟到的聘书
中国余数定理
佩尔方程
阿基米德分牛问题
五家共井
百鸡问题
刘三姐与秀才斗智
费马大定理被证明了!
有趣的“跷跷板”法
计算机怎么解方程?
病态方程
第四篇函数
从费马的素数公式谈起
梅森数
开方乘10
从等高线说到线性规划
数学“蜘蛛网”
相生相克的自然界
混沌和费根鲍姆常数
“世界的中心”
哈代的“临终遗言”和黎曼猜想
第五篇数列和极限
毕达哥拉斯巧布“石子阵”
日本“女子开方术”
玫瑰花奇案
马王堆古墓之谜
两个老太太
横看成岭侧成峰
莱布尼茨三角形
“小人物”法里和法里数列
数学与音乐的缘分
斐波那契数列
“世界末日”何时到?
进进退退解开“九连环”
天王星、谷神星和数列
芝诺诡辩
老题新解
冯·诺伊曼的奇特除法
无穷带来的困惑
第六篇概率
科学傻子
摸彩引起的风波
误传了几百年的游戏规则
“石头、剪刀、布”游戏
分赌本的争执
庄家为什么老是赢?
生日“巧合”
“谈癌”不要“色变”
上当的收藏者
孙大圣点兵
恺撒的密码
赌城蒙特卡罗和圆周率
几何概率悖论
高智商的猪
章鱼保罗与小概率事件
第七篇集合、逻辑、组合等
死里逃生
0与1之间有多少个有理数?
奇数、偶数哪个多?
179=153?!
猪八戒数西瓜子
有趣的判断题
黑帽和白帽
囚犯放风
陆家羲和“科克曼女生问题”
有趣的婚姻问题
孙子问题有续篇
抽屉、π和除法
从河图谈到团体赛奇论
四阶幻方传奇
π结缘幻方
马步幻方
数学园丁和100美元的奖金
大海捞针
欧拉“36军官问题”
从猜年龄谈二进制数
砝码问题
约瑟夫斯问题
算法和程序
为了一斤水
反推算法有奇效
数学“筛子”
再谈密码
奇偶校验
货郎担问题
一滴水看大海
蝴蝶效应
数学隐身人:布尔巴基
作者简介
自序
现在有不少青少年崇拜明星,我起初对此不是很理解,于是问了一位年轻朋友:“这位明星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你?”这位年轻朋友瞪着一双大眼睛,注视了我好久,最后反问一句:“难道你年轻的时候没有偶像吗?”我回答说:“我当年喜欢、尊敬的是科学家。”
这段对话虽然简短,却深深地反映了我和一部分年轻人之间的代沟。
在我求学的时代,全国推广了“向科学进军”的活动,祖冲之、门捷列夫、居里夫人等科学家成为我们当年崇拜的人物。那时,大家爱读科普书,如《十万个为什么》《趣味代数学》《趣味几何学》。同时,全国各地举办科学展览,我们也组织科学故事会,这些活动在我们那一代青年人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遗憾的是,当年由于种种原因,鲜有国内作家的科普作品。其实在1949年之前,刘薰宇等人写了不少数学科普书。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推动中学生数学竞赛,一些著名的数学家为中学生做讲座。后来,这些讲座的内容被整理成书,并得以出版。这些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在这些科普作品中,最值得推崇的就是华罗庚先生的作品。他写了《从杨辉三角谈起》《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等著作,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华老作品的内容难度的起点往往很低。他常常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或介绍一种“笨办法”,之后娓娓道来,把数学内容一一讲清楚,最后一个“点睛之笔”,讲明这个问题与高等数学中某个深奥的知识点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华老还会把数学史故事融合到讲座中去,有时还会赋诗一首。他的书成为数学科普读物的精品和典范。当年我刚参加工作,华老的书让我爱不释手。我那时就想:我也要学习写科普作品。于是,我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多年来仍从不间断地阅读科普书籍。后来,我应出版社之邀开始写作,就一发不可收,写下了《等分圆周漫谈》《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