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工艺性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達塑膠製品利達模具實業

塑件結構的工藝性標準書

文件編號 3-T00-011 版本 03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第1頁,共8頁

塑件工藝性的步驟:

塑件工藝性的分析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要分析塑件使用塑膠材料的成型工藝性(包括流動性,收縮性,結晶性,定向作用,吸水性,硬化特征等);

分析塑件的形狀是否符合成型工藝和模具制造的要求;

要了解塑件使用場合等功能,把握塑件尺寸中的重點和關健點及外觀面的位置和外觀質量要求;

入水方式及入水點的形狀會對塑件的最終尺寸和形狀產生影響,情況作詳細分析.

塑件結構的要求:

注射成型的塑件要合符注射成型的工藝要求及模具結構和制造盡可能簡單的要求.從注射工藝的要求上分析,塑件的結構應具備以下特點:

塑件的壁厚盡可能

的均勻,壁厚有較大差別時,也用漸變法去代替壁厚的變化;

盡量使用圓角去代替尖銳的角,以利於塑膠的允模;

加強筋加快填充及增加壁件的強度和剛度,圖(9-1)表示加強筋的一般不會出現注塑缺陷的尺寸.

t 0.5°

3

H= t/8

H

t

(0.5-0.7)t

(9-1)

一般原則是要求保證加強筋的大頭尺寸在(0.5~0.7)的範圍內,且加強筋大頭的尺寸等於產品圖筋位的名義尺寸,假设加強筋落在曲面上,且較深時,從制造的角度考慮應給出加強筋小頭的尺寸,並且小頭尺寸不應小於表9-2推举的最小壁厚,出模角度參考9-3表.

利達塑膠製品利達模具實業

塑件結構的工藝性標準書

文件編號 3-T00-011 版本 03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第2頁,共8頁

塑料

聚乙烯PE0.6

聚乙烯PE

0.6

1.25

1.6

2.4~3.2

軟性聚苯乙烯HIPS

0.75

1.25

1.6

3.2~5.4

有機玻璃PMMA

0.75

1.25

1.6

3.2~5.4

硬聚氯乙烯PVC

0.8

1.5

2.2

4~6.5

聚丙烯PP

1.15

1.6

1.8

3.2~5.8

聚碳酸酯PC

0.85

1.45

1.75

2.4~3.2

聚苯醚PO

0.95

1.8

2.3

3~4.5

酸酸纖維素EC

1.2

1.75

2.5

3.5~6.4

聚甲醛POM

0.7

1.25

1.9

3.2~4.8

聚礬PSF

0.8

1.40

1.6

3.2~5.4

ABS

0.95

(9-2)

1.80

2.3

3~4.5

最小壁厚0.45

小型塑件推举壁厚

0.75

中型塑件推举壁厚

1.6

大型塑件推举壁厚

2.4~3.2

塑料名稱型腔

塑料名稱

型腔

型芯

聚胺(尼襲)PA

1°~1.5°

0.8°~1.2°

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3°~7° 2°~5°

ABS

1°~2°

0.8°~1.5°

聚碳酸酯PC

1.5°~5°

1°~3°

聚甲醛POM

1°~2°

0.8°~1.5°

紋路相對應出模角,如下表:

利達塑膠製品利達模具實業

塑件結構的工藝性標準書

文件編號

3-T00-011

03

生效日期

第3頁,共

8

利達紋路

MT紋路

相對應出模角

利達紋路

MT紋路

相對應出模角

#120

#121

#MT-1100

#MT-11010

#1304

#1306

#122

\

#1327

#124

#MT-11020

#1701

#125

\

#1702

#126

\

#2207

#600

#800

\

\

#2224

#2225

#1000

\

#2228

#1105

\

#2322

#1203

\

#2323

#1204

\

#2705

#1208

\

3 從模具結構和制造上分析,塑件的結構要具備以下特點:

塑件要有足夠的拔模角,以利於塑件從模腔及模呵上脫出,蝕紋外表應有足夠的脫模角

鉤.扣位工藝孔:

塑件的鉤位,扣位等結構有些是通過前后模插穿實現,下圖是鉤位扣位的合理設計例子(圖9-4所示)

0.2~1

(9-4)

落曲面上的孔,孔口要倒圓角,以避开出現尖銳的膠位,圖(9-5)所示,做模時,盡量前模原裝出.

利達塑膠製品利達模具實業

塑件結構的工藝性標準書

文件編號 3-T00-011 版本 03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第4頁,共8頁

(9-5)

T形面的接合面會產生凹陷,要在模呵(Core)側邊設置鍥角減薄膠位(圖9-6)所示

不良 良

加強筋高度的預留(圖9-7)

2

.0

(9-7)

要對大於根本膠厚的局部作吊空膠處理,保證根本內厚全都,並考慮冷卻問題(9-8)

M3處攻螺絲孔規格D

d1

T 2.5~3 3.2

T D

D1

t

t

d

d d1

文档评论(0)

夜~紫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