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从古透定母方音看鄱阳湖文化的多元性.pdf

(1.9.2)--从古透定母方音看鄱阳湖文化的多元性.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第2期

从古透定母方音看鄱阳湖文化的多元性

■卢继芳

方言是民俗文化的组成成分,其自身的发展及变异蕴含着历史人文因素。鄱阳湖畔各县市古透定母今读

类型中蕴含着多个历史层次,是赣文化融合吴楚、中原文化并结合自身变异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融合的过程

中,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徙是推动文化融合的主要推动力,稳定的历史行政地理则有助于鄱阳湖多元文化格

局的形成及保持,同时自然交通地理则影响着该区域的文化格局及流播。

[关键词]古透定母;方言;文化多元性;鄱阳湖

[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2-0205-05

卢继芳(1974—),女,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客赣方言。

(江西南昌330031)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赣语昌都片方言语音差异的历史层次及方言地理学研

”()“”

究项目编号:11YJC740070、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都昌方言语言内部差异及历史层次研究(项

目编号:YY1106)的阶段性成果。

赣北鄱阳湖畔是江西赣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吴头楚音及舌头音现代拟音就是t组音。而端组声母格局,一般

尾的地理位置及鄱阳湖航运交通的优势地位,使它成为认同宋代以前是三分式的,端母读不送气清音,透母读

北方汉人南迁入江西的必经之地,不同历史时期的移民来送气清音,定母读浊音。唐宋以后汉语声母系统中的浊

《》

到这里,或定居,或继续南迁,他们带来的外来文化不断地音出现清化的趋势,如王力发现宋代朱熹诗集传及

《》

冲刷着此处的本土文化,最终融合形成当地多元化文化格楚辞集注反切例中,定母与端透两母互切现象存在互

“[2]

局。方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是民俗文化赖以留存、传承的切现象。这就说明中古以后,汉语至少是在某些方言

[1](P365)

媒介,同时它也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本中,随着浊音清化的发展趋势,定母并入端透两母,端组

文拟从鄱阳湖滨方音古透定母的今读地理分布及演变,来变成二分式格局,即浊音消失,存有清音和送气清音。现

看鄱阳湖文化的多元性。代七大汉语方言主流读法正是中古二分式基础上的继

一、古透定今读演变规律及赣北鄱阳湖畔古透定母承与发展。

今读类型透定母在汉语七大方言中的今读情况为:官话、粤

在汉语发展史上,端母、透母、定母为上古音声母系语透母读送气清音th,定母读送气清音th(平声)

文档评论(0)

158****6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