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选必下 《拟行路难(其四)》优质教学设计.docx

2024年高中语文选必下 《拟行路难(其四)》优质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2024年高中语文选必下《拟行路难其四》优质教学设计内容教材分析鲍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字明远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鲍照出身寒微,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一辈子愤愤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官,最后死于战乱中注释鲍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字明远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鲍照出身寒微,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

教材分析:

???这首诗以“泻水”起兴,不同凡响,“无端而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但诗作表现的情绪却不像泻水自流那样流畅。水的流向取决于地势,当时人的境遇则取决于门第。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不甘认命,却又无法反抗;他不愿唉声叹气,只好举酒自宽,却又断绝了遣怀的歌吟。寥寥数语就把这种曲曲折折的微妙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抒写这种难以言表、如鲠在喉的哀痛,妙就妙在并不直抒胸臆,而是俯仰低徊、自具神韵,让读者自然体会到诗人的忧愁愤懑。诵读这首诗,仔细品味它是如何托物寓意,表现心怀的。

教学目标:

???1.了解鲍照及其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分析比兴的用法,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理解思想内容,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教学重点:

???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了很多抒发人生感慨的诗文,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那鲍照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拟行路难》(其四)。

任务一: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一辈子愤愤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官,最后死于战乱中。

???鲍照一生沉沦不得志,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诗风雄健奔放,俊逸潇洒,在生年就颇负盛名,对唐代诗人李白等产生重大影响,居然史书无传。可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情况。钟嵘为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鲍照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2.?了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任务二:初步感知

1.解读题目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2.诵读体悟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①翻译:

???把水倾倒在平地,水就会向四处分流。人生各有各的命,怎能成天哀伤忧愁?喝点酒宽慰自己,举杯而饮中断吟咏唱。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②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1.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2.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3.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4.抓词类活用;

???5.抓虚词。

???③本首诗的诗眼:

???愁

???④思考:为何愁?愁什么?如何表现愁?

任务三:深入探究

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人的遭际像水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一样,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通过泻水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现实社会中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2.第三句中的“命”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无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