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石头》.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图片迈锡尼遗址爱琴海文明金三角之一龙门石窟雷峰塔遗址图片福建土楼新疆清真寺遗址雅典卫城破损的城墙,年代久远,饱经历史的风霜雅典卫城古巴比伦建筑灰黄的石柱和雕刻记录着文明古国辉煌的过去古巴比伦石雕建筑群圆明园遗址破碎的石壁坍塌的废墟见证了屈辱的历史圆明园遗址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2001年,冯骥才戴上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顶“乌纱帽”。2003年开始,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2004年成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基金会旨在通过“民间自救”的方式,唤起公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责任,汇聚民间的仁人志士,调动社会各界各种力量,抢救和保护岌岌可危的民间文化遗存和民间文化传人,弘扬与发展中华文化。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目前已有一大批抢救出来的图文资料已经出版,还有更多的音像资料也正在整理,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炯炯亢奋暧昧龟裂苍劲葱茏隧道聆听神谕呵护遁去坍塌磨砺粗糙泯灭庇护神采焕发焕然一新涣然冰释江水涣涣五彩缤纷神采奕奕天涯海角悬崖峭壁暧昧暖和读课文前14段回答问题历史美时间美文化美希腊人怎样对待这些石头?在保护历史的做法上采取了怎样的方式?举例速读15~29段,回答问题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一个地方,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讨论:有人说:重修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你同意不同意重新修建圆明园?保护古代文明遗产的方法:需要的是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崇拜,科学的方法,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品位。冯骥才有感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败落,停下创作,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是他尊重历史,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败落忧患意识的体现。文章重点解疑体会作者情感1.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明确:在作者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或者说让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2.从课文来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明确:作者当然不会简单的一门心思的沉醉在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中,他更加关注的是古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心的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并存。所以,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奇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佛像的简单的比较与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是冯骥才在“古希腊石头”上最为温馨的遐想。

3.怎样理解“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句话?明确:古希腊的石头是古希腊历史的见证,所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脚步,站在他们中间就如同站在时光隧道中,可以发现人类历史的过程。

4.应如何看待希腊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措施?明确:他们对于历史的严谨的保护态度令人感动,这是一种高度的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正是作者所说的“高层次的文明”。

5.为什么要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明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从不为美丽而耽搁,因失去而忧伤;它没有拖泥带水的留恋也不肯做搔首弄姿的回望。历史与古老的文明只有留给后人去苦苦追寻了。然而,“永恒是达不到的”,“石头并非坚不可摧”。历史会因为久远而模糊,文化会因失传而断层。“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现在这些残块和断片”固然还向我们传达着那个时代零星的信息,但如果任其损毁,不加保护,很快,我们就再也无从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了。

文档评论(0)

胡老师K12教育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业20余年,中学高级教师,擅长公开课PPT制作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