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用典有深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诵读全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体会辛词用典特色;

3、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观看宋朝版图变化视频,留意意1205年,直观感受国土沦丧的悲苦心情。

目睹了一个王朝由无到有,眼看着一个独立而辽阔的王朝,被一点一点蚕食,一步一步吞并,如若你是宋朝子民,内心将会作何感受?

痛心,气愤,耻辱。因为领土,象征的是国家的独立自强,因为领土,关乎的是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地位。八百多年前,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可有人却壮怀激烈。面对残破国土,他操戈执戟,面对外族威胁,他披肝沥胆,然而,他却只能站在京口,站在北固亭,眺望故土,拍遍栏杆,写下泣血的词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走进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听录音,正字音,感基调。

本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悲慨豪壮

著名作家臧克家先生也是这么认为,他评价辛稼轩“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他的悲壮,亘古未消,感染着每一个人。

三、二读文本,探寻英雄壮心

1那你感受到他的“英雄心”了吗?让我们再读文本,探寻一下京口北固亭上的英雄心。

本词的艺术手法:用典

2.都用了哪些人的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3.这些典故怎样表现了他的英雄心?

我们先来看“壮”的部分。

自读文本,讨论问题:

4.词人的“英雄壮心”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典故里?

明确:1、渴望北伐,收复失地,建功立业;仰慕、赞颂、缅怀英雄。孙权:建都京口,北御曹魏,雄踞一方刘裕:京口起事,率兵北伐,其势如虎

补充:孙权、刘裕。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京口建立的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权。

“斜阳草树……曾住”刘裕生于寻常百姓人家,出生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一句“想当年”,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军队,驰骋中原,何等豪迈气概。作者借此隐约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共同点:他们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5.那英雄又在“悲”什么?

四、再读文本,体味英雄之悲

6.讨论:词人为何而悲,体现在哪些词句里?

明确:英雄:江山依旧,风流无觅

刘义隆:草率出兵,仓皇而逃

拓跋焘:率兵南侵,建立行宫

廉颇:老将可战,不得重用

7.补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从孙权到辛弃疾已有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但是现在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了。

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犹记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而“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悲惨景象也已经忘却了。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商女不知亡国恨!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正是: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一饭三遗矢)。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作者依然在用典,将情感融入历史的长河,让古人代言,让古事说话,含蓄隽永,意味深沉。

孙权和刘裕两个典故,让我们感受到盛世不再,英雄难觅的悲凉

刘义隆和拓跋焘两个典故,让我们感受到朝廷草率,贸然北伐、国人忘耻,偏安一隅时英雄的悲愤

廉颇的典故,让我们感受到英雄失路,壮志难施的悲慨。

五、结语

回顾整首词,作者用贴切自然的典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笔力雄厚地写下他登临京口古地后的所思、所想、所感,抒写了英雄悲壮之心。他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