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文史资料 颐和堂孙家老药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颐和堂孙家老药铺

刘秉信郭玉聪

潍县颐和堂药铺,又名孙家老药铺,有“家传八世,年近三百”之久。据药店票版记载,为清代乾隆戊午年(1738年)开业,在潍县经营煎剂和膏单丸散的中药店,是资格最老的一处。相传为当时潍县痘疹科名医孙仲采开设。

颐和堂孙家老药铺,坐落在潍县城里东门大街路北、兴隆街北头对面,门前有一个年代很久的大石头狮子,头顶已磨得又平又光,成了这座药铺的标志,所印的方单、发票、包装纸、都有狮子头为记“字样。

药铺所用的房子是所大四合院,临街铺面是四间,进深约有6米,三开间为门面,东头一间是“柜屋”(会计室)。店堂被一排带有很多小抽屉的药橱南北隔开。药橱后面又隔成两间,里间是“坐堂”先生的诊病室,摆有方桌、椅子、茶几等,有门与东首“柜屋”相通。药橱中间有前后通行的门,药橱前边既是营业室,其布置是潍县中药铺的传统模式。药橱的抽屉是长方体,中间用木板隔成三个空格,分放三味中药。横头上贴着桔红底、黑字写成的药名标签。日子久了,拉药匣子撮药的伙计,不看也抓不错。药橱最上一隔放着贵重成药、药膏、药酒等的蓝花瓷罐等。药橱上悬挂着数杆称药的“戳子”,一色的黄铜小戳盘,秤杆有象牙、红木、乌木之分。营业室里有柜台,中间对着后门处留有一米宽的进出口。柜台东头明柱上挂着“颐和堂孙家老药铺”的瓦面招牌,墨底金字,字体古朴遒劲,十分醒目。西头有一玻璃门橱子,内放各种常用成药、膏丹丸散之类。柜台上摆有两个捣筒,几块黑墙上留有一窗,与柜屋相通。床下安放一张书桌和一个方杌,门头上值班的”掌柜”就坐在那里,店堂内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柜台外放有“春凳“。再前是一排玻璃门,只开四面的店门,夏天或装卸药材时才全打开。

颐和堂孙家老药铺,因最早为孙氏所建,又是中医世家,历来重视药品质量,派人到产地采购上等药材,十分讲究泡炙技术,配制膏丹丸散都成规。根据其配方账本,沿用了历代验方、秘方。对各种药材,用洗、浸、飞、炮、炙、煨、淬、煅等方法进行加工,具有较高疗效。其作坊和仓库,在后院的三面房子里有老药工负责配方,选用地道药材,遵古炮制,掌控火候,细心操作。到同治年间派专人在东阿县以黑驴皮、东阿水,及其他配料就地制成阿胶,包装外皮有东垣主人监制字样。自制的“安宫牛黄丸”质量不次于京、广产品。所制“藿香正气丸”,远近闻名。所产化痰生津、酸甜可口的解暑药“梅苏丸”等,不仅畅销当地,还远销省外。

所熬制的膏药很出名,专治“积气”的蛤蟆化积膏、治风湿痛的筋骨痛膏、椒子膏、以及治妇科病的猪绒膏,被称为四大名膏。还有阳和解凝膏、破皮膏、暖脐膏、太阳膏和乌龙壁虎膏等,也具有很高疗效。每年大量由外地批进各种成药、京广蜡丸、药酒等,销路也不错。药店设有坐堂先生,实行柜台诊病开方,在本店取药的办法,即可增加营业额,又能推广自制药品的销路。当时有比较出名的陈倦民大夫在该店坐堂应诊。

颐和堂很重视柜台服务,接待雇主热情周到,并提供各种方便,如专治小儿“惊风”的羚羊角、犀牛角等,因袭整体,不变零星出售,而允许病家取药时可将整块带回家去研用,送还时按照所耗分量付钱。夜间有人值班,随到随售。店内明柱上挂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牌子。压方板上,都有“细心看方。慎重配药”的警句。在配方时,各味药都分别单包,再标上药名、重量,便于复核。包扎捆牢固后,再附上一面过滤药汁的小罗,交于取药人,并告诉煎药注意事项。

几百年来,颐和堂都是由孙氏后人经营。民国以后,逐渐改为聘请掌柜来管理经营。受聘的先后有张重光、宋聆之等。店内大伙计有王端正、徐宝顺、齐希江、宋家祥等。药店的学徒、伙计,必须熟悉中药药名、药性、剂量、用法,直到各种药材加工过程熟练以后,才

能到门头上配方查药。他们每天很早起床,先将店铺里外打扫干净,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开门后,便忙于招揽生意,很少休息。晚上关门后,还要干切药、制药、蹬药碾子以及其他杂务活。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十分劳累,待遇却很微薄,仅能糊口而已。

1945年春天,颐和堂东家水巷子孙宅和金巷子孙宅提出分伙。从此,颐和堂孙家老药铺分为两家:一家用原址,店名加“仝记”字样,由宋聆之任经理;一家在原店东面不远处另辟门面,店名加以“信记”字样,由张重光任经理。有人把“仝记”叫做西颐和堂,“信记”叫做东颐和堂。在新店门旁放一个漆成黄色,项带红缨的石狮子,东西两家都已石狮为记。“信记”聘请柴英甫大夫为“坐堂”先生,仍由原东家独资经营,“仝记“渐渐向外募股,成了合股生意。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颐和堂的全部历史才告结束。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