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四模语文试卷.docx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四模语文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通县202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劳动的发生场域离不开广袤的乡村及土地,文学作品对劳动形态的描述、劳动情感的表达、劳动逻辑的揭示往往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对以“乡村”为写作基点的新乡土文学而言,厚积的乡村劳动经验更是支撑作品乡土价值和理想的精神资源。因此,新乡土文学的劳动经验书写,不仅可以为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研究提供鲜活可感的文学素材,也能从中窥见劳动群体的精神世界和作家的创作心态。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之下,劳动问题凸显了建构新乡土中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贺享雍的《苍凉后土》讲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劳动观念的解放,新一代农民渴望摆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方式,彻底改变过去对于劳动只能依附于土地的单一理解。王跃文的《家山》则将理想社会的劳动生活照进沙湾现实,劳动成了沙湾群众生存繁衍的符码。由于劳动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机械化生产提醒人们重新思考“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挖掘劳动伦理赓续与变迁背后内蕴的诸如家庭伦理、生态伦理等演变的合法性依据,积极探求劳动主体背后潜藏的社会实质。

新乡土文学志书式的叙事模式有效继承了史传叙事传统和地方志的“述体”体例,这种叙事模式将全景式观察细化到微观事物之中,由“面”及“点”,用事实说话。如龚静染的《昨日的边城》聚焦1589年到1950年之间的“马边”一地,贺享雍的《乡村志》详细描绘了家乡竇人故里渠县的风貌。这些作品均聚焦于“点”,实际上发挥了故乡这一枚“小小的邮票”的放大作用,如何由“点”辐射整个中华大地,使文学的“当下”与“历史”实现隔空对话,也许可以再一次向“高密东北乡”“湘西世界”等原乡地标看齐。

地方志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故在文学转译过程中涉及对基层治理的书写,不论是表现乡村治理中的实践经验,还是构建乡村善治的文学愿景,民族志叙事都可以为乡村决策者带来启发。贺享雍的《时代三部曲》史诗性地记录了中国的扶贫壮举。类似的作品还有聂鑫森的《驱贫赋》、周大新的《湖光山色》等。当然,文学地方志对基层治理经验的书写也需要警惕经验的现实性对文学审美性的挤压,如何平衡这种叙事立场,也是新乡土写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检索近年来在民族志叙事经验推动下创作的新乡土文学作品,不难发现,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辩驳一直存在于新乡土写作之中,突出表现为这些作品对“乡村寓言”的建构与反向建构。许多作家都冀望以“多卷本”的形式来全景式书写一定时间跨度内波澜诡谲的乡村历史,如关仁山的“中国农民命运三部曲”,其中《日头》便试图以“金权汪杜”四大家族错综复杂的代际纠葛和关系图谱为缩影来概括当代中国的乡村文明史,其家族史的书写方式有陷入制造“乡村寓言”幻象的苗头,魔幻的故事及其象征性追求穿插在小说叙事中,使乡村成了小说寓言的演绎场所。

(摘编自胡志明、龚梦姣《新乡土文学创作的经验与省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乡土文学立足于“乡村”这一基点进行创作,其对劳动经验的书写往往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B.贺享雍的《苍凉后土》反映了农民渴望摆脱劳动的愿望,凸显了乡村振兴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C.机械化生产改变了传统劳作方式,在此背景下,新乡土文学积极审视劳动主体背后乡村伦理的一些问题。

D.向“高密东北乡”等原乡地标看齐,有助于新乡土文学透过对故乡历史的讲述反映广袤的社会现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思路清晰,从叙事内容和叙事模式两个维度,论述了新乡土文学创作中积累的不同经验等。

B.文章列举贺享雍的多部作品,目的是论证新乡土文学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之下所取得的成就。

C.文章第四段补充提出要警惕经验的现实性对文学审美性形成挤压的观点,体现了论证的严谨性。

D.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在志书式创作模式之外,一些新乡土文学出现“乡村寓言”的创作苗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中国具有农耕文化特性,这一社会特征影响新乡土文学,也对文学作品对劳动的描述等有影响。

B.王跃文的《家山》既能给学者提供历史文化研究素材,也能让普通读者感受到沙湾群众的劳动精神。

C.新乡土文学有效继承了史传和地方志点面交织的叙事传统,从而形成以事实说话的志书式叙事模式。

D.新乡土文学的民族志叙事经验,既可以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存证,也能给乡村决策者带来有益的启发。

(二)实用类文本阅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