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近3年中考真题、副题展示(2014-2016).pptVIP

陕西近3年中考真题、副题展示(2014-2016).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近3年中考真题、副题展示(2014~2016)专题十一诗歌鉴赏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一、(2016陕西21~22题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陕西近3年中考真题、副题展示(2014~2016)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望”领起的内容,这首诗歌首联和颔联写了诗人望到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然后分析这两句诗歌,可以明确“望”的景物主要有草、木、花、鸟。【答案】草、木、花、鸟。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2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即疏解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稀疏插不上簪子,然后结合前面几句诗,可以知道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表现了诗人欲解愁却愁更愁的心境。头发白了、稀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更加理解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心情。【答案】尾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二、(2016陕西副题21~22题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江上[宋]葛天民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1.“漫漫”二字,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意理解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漫漫”所写出的春雨的特点,解答时先理解诗句意思:漫漫春雨,芊芊芳草,从眼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迷蒙一片。接着分析“漫漫”的作用,雨漫漫,既见雨期之长,又见雨区之宽,正是春雨的特点。【答案】下雨时间长,范围广。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及情感把握能力。题干要求辨析后两句所用修辞手法以及这两句所表达的诗人情感,解答时先理解诗句意思:春风吹拂,花瓣飘落,柳絮轻飞。柳想要留住春寒却因太过柔弱而护不住。接着分析修辞与情感:诗人把“柳绵”设想为卫护“春寒”而生,构思新奇,使用了拟人修辞。但“柳绵”微薄无力,护不住“春寒”,花期“欲尽”留不住,诗人怅惘而无奈之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答案】拟人。表达了诗人对春色即逝的惋惜及无奈之情。三、(2015陕西21~22题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2分)【解析】解答时要先弄清该词语的意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侧坐”是随意坐下的意思,可知该词语是形容小儿姿态随意的,可以想见小儿钓鱼时不拘形迹,专心致志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在这里代指钓鱼的地点,从中可以看出这里人迹罕至。据此便可知道这是在为后文做铺垫。【答案】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为何“遥招手”?(2分)【解析】从前两句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可看出诗歌描写的主体对象是坐着的“小儿”,主要事件是“垂纶”;从第三句的“路人借问”可知在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过路人只能向钓鱼的“小儿”问路;由此看见“遥招手”应是“小儿”的回答。为何会如此?诗歌最后一句交代了原因,是“稚子”害怕应答惊鱼。这与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第一问:垂钓儿童(或:小儿)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陕西近3年中考真题、副题展示(2014~2016)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