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七年级生物下学期同步习题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

4.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七年级生物下学期同步习题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答案】C

【解析】

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水而形成。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B.推行河长制,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C.大量使用次性餐具,生活更方便

D.实施乡村“厕所革命”,解决生活污水问题

【答案】C

【解析】

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推行河长制,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大量使用次性餐具,会加重环境的污染;实施乡村“厕所革命”,改变了以往的旱厕模式,解决生活污水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保护森林 B.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C.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答案】C

【解析】

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都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总量,有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不有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4.为了保护环境,农村地区禁止焚烧秸秆,秸秆燃烧时烧掉的成分主要是()

A.水分 B.无机盐 C.有机物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秸秆中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盐,有机物能够燃烧,无机盐不能燃烧。所以秸秆燃烧时烧掉的成分主要是有机物。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5.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生活中燃烧煤 B.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

C.森林的破坏 D.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生产、生活中燃烧煤能够释放二氧化碳;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故森林被破坏后,能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6.2021年9月底我国全运会在陕西省举行,陕西省药监局出台了部分药品的的限购政策,小明家中在整理药品时发现有些过期了,请问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过期药品应投放在那个垃圾箱中()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生活垃圾分类是减少垃圾产量、促进资源回收、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按处理方法分,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等。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应投放在D垃圾箱中。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7.“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B.下雨时工厂直接排放烟雾

C.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D.关停产能落后污染较大的工厂

【答案】B

【解析】

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生物富集现象,对人的危害大。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专一性强,控制害虫持久,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护害虫的天敌;下雨时工厂直接排放烟雾会造成酸雨;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需要砍伐很多树木,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关停产能落后污染较大的工厂,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8.在绿色办奥理念引领下,水立方变成“冰立方”,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北京冬奥会成为“最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投放 B.纸张双面打印 C.常用一次性碗筷 D.使用无磷洗衣粉

【答案】C

【解析】

垃圾分类投放,既可以节约资源又有利于环保,符

文档评论(0)

130****87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