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内科学黄疸_2.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案导入

杨某,男,已婚,40岁,农民。2001年10月19日初诊。

5年前身黄、目黄、小便黄。间断服用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1周前因劳累上述症状加重。现症见:纳呆食少,胸闷腹胀,神疲畏寒,口不渴,大便溏,乏力,尿黄。查体:T:

36.5C,

P:

60次/分,R:

18次/分BP:120/75mmHg。神清,巩膜黄染,皮肤深黄,色暗如烟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为何病?当辨为何证?

2.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本病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3.中医的治法是什么?如何选用方药?如何调养?

中西医结合学院魏潇

胆红素的代谢

三种黄疸的实验室检查鉴别

概述

Part1

病因病机

Part2

诊断与鉴别

Part3

辨证论治

Part4

预防调护

Part5

CONTENTS

PART

1

概述

1.定义

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源流

黄疸的论述首见于《内经》。

张仲景《金匮要略》:

分类:五疸;

病因:湿邪;

治法方药: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栀子大黄汤等。

《诸病源候论》《圣济总录》均记载“急黄”“阴黄”。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提出阴黄、阳黄之区别。

张景岳:黄疸的发生与胆液外泄有关。

清·沈金鳌:对黄疸的传染性及严重的预后转归有所认识。

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素问.平人气象论》

黄疸、谷疸、女劳疸、黑疸、酒疸。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诸病黄家,但当利其小便。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病治》

阳黄-湿热蕴结,色泽鲜明的黄疸;

阴黄-寒湿困遏,脾阳不振,色泽晦暗的黄疸。

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景岳全书》

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为瘟黄,杀人最急。

《沈氏尊生书》

3.范围

中医范围

以黄疸为主症的病证

西医范围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肿瘤引起之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PART

2

病因病机

外感湿热疫毒

内蕴中焦

湿郁热蒸不得泄越

热毒炽盛

内伤饮

食劳倦

脾胃损伤,湿浊内生

湿从热化

胁痛

癥积

它病

湿热残留,瘀血阻滞

日久损肝伤脾

湿从寒化

内及营血

脾虚

胆汁不循常道外溢

黄疸

湿遏瘀阻

阳黄

急黄

阴黄

病因病机示意图

传染性

湿热熏蒸

寒湿内生

急黄:

湿热疫毒壅盛

深入营血

内陷心包

神昏谵语

抽搐惊厥

病机小结

病变脏腑

肝、胆、脾、胃、严重者涉及心

病理因素

湿邪

基本病机

湿困脾胃,壅塞肝胆,胆汁疏泄异常,外溢肌肤下注膀胱

病理性质

寒湿(阴黄)、湿热(阳黄)(湿重、热重、疫毒)

病机转化

见下页

PART

3

诊断与鉴别

诊断依据

临床案例

鉴别点

黄疸

萎黄

相同点

肌肤发黄

病因

感受外邪、饮食劳倦

虫积、食滞

病机

脾胃肝胆疏运失司,湿邪中阻

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气血亏虚

主症

三黄,尤其是

目睛黄染

肌肤淡黄干萎,目、小便不黄

兼症

湿热或寒湿中阻之象

气血不足之象

鉴别诊断

PART

4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阳黄阴黄急黄

阳黄辨湿热轻重

色泽

兼症

舌脉

图示

热重于湿

黄疸鲜明

发热口渴等热象

苔黄腻,脉弦数

湿重于热

如不上述鲜明

身热不扬,口黏等湿像

苔白(稍黄)腻,脉濡缓

疫毒炽盛

疸色如金

发病急,神昏、发斑、出血等

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或数

治疗原则

治疗大法

化湿浊

湿热-清热利湿

疫毒-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寒湿-健脾温化

利小便

淡渗利湿

阳黄

热重于湿

湿重于热

主症

三黄鲜明如橘

不如橘色鲜明

次症

湿热内蕴证

内外湿象

苔脉

苔黄腻、脉弦数

苔厚腻微黄,脉濡数

病机

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湿热阻遏,脾失健运

治法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利湿化浊运脾,清热

方剂

茵陈蒿汤

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常用药

栀、大、茵+虎、猪、泽、车、垂等

茯、猪、泽、白、茵、菖、藿、蔻、芩、连、通等

分证论治

阳黄

胆腑郁热

疫毒炽盛(急黄)

主症

疸色鲜明,甚则大便灰白

急起、疸色迅速加深如金

次症

肝胆湿热证

营血分证

苔脉

苔黄厚、脉弦滑数

舌红绛,苔黄燥(起刺),脉洪数

病机

湿热、砂石、蛔虫郁滞

热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

治法

疏肝利胆,泄热退黄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剂

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

文档评论(0)

151****9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