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湿多孔建筑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瞬态平面热源法.docx

含湿多孔建筑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瞬态平面热源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T/CECS×××××—20××

含湿多孔建筑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瞬态平面热源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含湿多孔建筑材料导热系数的试验原理及测试装置、试验环境条件、试验样品、试验步骤、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以及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各向同性多孔建筑材料在含湿稳定状态下的导热系数测试,且建材试样为块状样品,试验温度范围为10℃~70℃,试验相对湿度范围为0%~9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064

建筑用材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瞬态平面热源测试法

GB/T20313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湿热性能含湿率的测定烘干法

GB/T17370

含湿建筑材料稳态传热率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多孔建筑材料porousbuildingmaterial

由固体骨架及内部孔隙共同组成的建筑材料,其孔隙尺寸远大于孔隙内部流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同时足够小以使流体和固体界面上产生黏附力。

3.2块状样品bulkspecimens

厚度大于10mm,至少有一面为平面的建筑材料。

3.3导热系数thermalconductivity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K或1℃时,在1h内通过1m2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3.4质量含湿率moisturecontentmassbymass可蒸发水的质量与干燥材料的质量之比。

4试验原理及测试装置

4.1试验原理

瞬态平面热源法依据无限大介质中平面的一维非稳态导热原理:在初始热平衡状态下,

4

T/CECS×××××—20××

介质受到平面热源的瞬间加热脉冲后在介质内部产生动态温度场,利用热传导过程中产生的温度数据,拟合函数曲线,计算得出样品的导热系数。测试时,对热源施加恒定直流电,热源表面产生温升,电阻增加,使电桥测试系统失衡产生电位变化量。通过电参数的变化量,得出温度增值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4.2导热系数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主机、探头、试样架、样品仓等。

图1导热系数测试装置示意图

说明:

1—电桥回路;2—试样架;

3—样品仓;

4—导热系数测试探头;5—试样;

6—输出电源;7—计算机;

8—数字电压表;9—主机。

4.3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不应低于0.02mm。

4.4电子天平的分度值不应高于0.01g,宜为0.001g。

4.5温度传感器的分度值不应低于0.5℃,湿度传感器的分度值不应低于3%。

4.6烘干箱应能满足本标准第7.2.1条规定的温度要求。

4.7计时器的分度值不应低于1s。

5试验环境条件

5.1试验环境温度宜为10℃~30℃,环境相对湿度宜小于70%,风速宜小于0.3m/s。

5.2试验过程应保持环境气压稳定,并避免阳光直射。

5

T/CECS×××××—20××

6试验样品

6.1取样要求

6.1.1裁切试样应选用同一批次材料,宜按材料的长、宽、高方向分别选取,并应避免使用材料的边缘部分。

6.1.2制备试样时不应破坏材料原始结构,试样应无缺棱掉角、裂纹、毛刺及油渍,不得进行表面材质改性和密度改性。

6.2试样数量

试样数量不应少于6块,且试样数量应为双数。

6.3表面平整度

加工后的试样各个表面应平整,其不平度应小于0.2%,且不大于0.3mm,以保证测试探头与试样及试样的两平面贴合良好。

6.4尺寸要求

6.4.1试样应为长方体块状样品,最小边长不应小于材料最大粒径或孔径的100倍。

6.4.2试样底面积尺寸宜为100mm×100mm或100mm×50mm,厚度宜为20mm~30mm,且试样尺寸应相同。在某一设定湿度环境中,试样达到湿稳定的时间长短与试样尺寸大小存在直接关系,在所选试样尺寸能够代表其材料特征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试样尺寸以缩短试验周期,但试样测试面有效直径不应小于探头直径的2倍,厚度宜大于所选探头直径,不得小于探头半径。

7试验步骤

7.1试样尺寸测量

应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长、宽、高,在每个方向上各测量三个位置,以每个方向三次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