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域理论视角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sonnet12》为例.docx

从语域理论视角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sonnet12》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语域理论视角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

?sonnetl2?为例

目录

一直以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重点都放在文学领

域,语言学涉及甚少

一、语域理论及其与三大纯理功能的对应关系

二、语域理论视角下的“Sonnetl2”

2.1语场

2.2基调

2.3语式

三、小结

正文

摘要: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结合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分别从情景语境的三大要素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进行分析。我们可发现语域理论在分析诗歌的语义语用特征中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为文学文本的阐释与欣赏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字:语域理论;纯理功能;情景语境;十四行诗

一直以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重点都放在文学领域,语言学涉及甚少。本文将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理论结合三大纯理功能来分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验证语域理论在分析诗歌的语义语用特征中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一、语域理论及其与三大纯理功能的对应关系

Halliday将语域理解为“与某一情境配置语场、基调、语式有关的语义配置”这就说明语域是情景语境中三个变量配置产生的语义集合[1]。这三个变量分别为语场、基调和语式。其中语场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包括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以及话语主题;基调指的是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和交际意图;语式指的是交际的媒介或渠道。这三个情景语境的特点共同决定着一个语域。三种情景因素和三种纯理功能之间有着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情景语境的话语语场通过语篇语义系统中的概念功能表达,在词汇语法层面上体现在及物性系统中;话语基调通过人际功能表达,体现在语气、情态和人称系统中;话语方式通过语篇功能表达,体现在主

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关系中。十四行诗作为语篇的一种形式,因而对诗歌的分析离不开具体的情景语境。

二、语域理论视角下的“Sonnetl2”

“时光和死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从“Sonnetl2我们可以窥见莎翁对“时间”的看法,用语域理论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客观角度探索语言框架和分析文学语篇。

2.1语场

韩礼德认为语场对词汇的选择有很大的制约作用m。根据情景因素和纯理功能的一一对应关系,话语语场通过语篇语义系统中的概念功能表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及物性系统来揭示这首诗歌的主题。这首诗屮的及物系统有三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诗人开头通过细数钟声(counttheclock)的物质过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动态的画面:诗人驻立在钟前,滴答的声音时刻地警告着时光的流逝,读者在这样的气氛中追随诗人的倾诉。接下来诗歌以心理过程

(see)和物质过程的交替呈现出诗人的感官表达了美好事物步入毁灭,营造了一种极为悲凉的气氛。随后诗人转而描写人的行为过程

“我不禁担忧你的美丽容貌的消亡(die)”。随后诗人将诗歌内容从大千世界万物的消亡转入到人类的生老病死的探讨:“有人生老病死就有人茁壮成长(grow)”,全诗的气氛随着“grow”的出现而峰回路转:“要想在时光残忍的杀戮逃脱,就得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诗文的及物系统从物质过程到心理过程再到行为过程揭示诗歌主题:通过爱超越时间以达到永恒。

2.2基调

话语基调指的是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和交际意图⑵。话语基调可以通过人际功能表达,体现在语气、情态和人称系统中。诗文中主要采用了陈述语气发出了“何以对抗”(doIquestionmake)万物衰败的思考。诗文中的“can”和“must”并非委婉形式,可以看出诗人的叙述对象是故人或读者大众而不是需要措辞上特意尊敬的对象。诗篇的四种人称代词分别是“I”、“thou”、“he”,“othe”其中“I”的次数最多,可见诗篇重点是诗人以自己的角度叙述对“时光流逝、万物衰竭”的感知,“thou”既可以看做是我的叙述对象,也是最终将消亡于时间河流的世间万物,而“othe”和“he”代表了繁育新生,代表了希望,也正是诗人表达的意图“重育新生以挡住时间的镰刀”。从对语气、情态和人称系统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此文的基调是友人之间严肃而真诚地规劝。

2.3语式

话语方式指的是交际的媒介或渠道,与语篇功能具有对应性,体现在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关系中[3]。从主位推进模式来看,本诗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二部分为平行型,也就是主位相同,述位不同。莎翁用平行型的推进模式将万物消亡陈述出来既连贯了诗篇又增加了美感。第三部分最后两行诗峰回路转点出主题:繁衍新生。从衔接关系来看,在语法层上诗人多次用“and”将诗句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叙述体,将美好事物最终衰亡娓娓道来。词汇层上,

“time”一词重复出现且贯穿诗篇,以及多个相关词“clock”、

“day”、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