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docxVIP

第5课 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备人:审核:高三历史组使用日期:

第PAGE1页共NUMPAGES5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认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2.理解并记忆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的发展。

3.理解并掌握古代中国的考核制度的发展。

【时空定位】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阶段特征: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以隋唐为界分为两大阶段。

1、先秦至隋唐前,是以血缘关系、门第族望为选官依据,其方式有世袭和任命两种。

2、隋唐至明清是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

总结: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

朝代

制度

途径

标准

特点

西周

世官制

世袭(世卿世禄)

血缘

官位世袭、贵族垄断。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重血缘、轻才能,不利于长远发展

春秋战国

荐举功劳制

举荐、通过战争获得军功

才能、军功

缺乏制度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战时(临时)的选官方式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

明习法律

专任法家思想

两汉

察举制

先考察后推举,分常科和特科

品德、才能

由地方官推荐取士;形式多样?

魏晋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定品(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吏部授官

道德、才能、家世,后只看重家世

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期(西晋)中正官只看重门第族望(家世),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隋唐

科举制

分科考试,分为制举和常举

才学

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两宋

科举制

“取士不问家世”

才学

科举进一步完善

蒙古传统和科举制

世袭、军功、科举比例小

血缘、军功、才学

四书试人;时断时续;等级色彩

明清

科举制

从学校参加科举,分三级考试

才学

八股取士,内容僵化

【针对训练】1.(2021·全国甲卷)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辟召制度是察举制的补充,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之人,其运作是辟主根据民间呼声或自己的见闻,使出身草野没有机会入仕之人进入统治阶层。辟召制度是“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要保证其有效运作并加强中央的控制,这就需要监察体系的改进,故B正确;分科考试选官制指的是科举制,故A错误;郡国并行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和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察举制度和辟召制度是两种不同的选官制度,故D错误。

【针对训练】2.(2021·湖北高考改编)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从侧面体现了

A.君权削弱 B.征辟选官 C.吏治腐败 D.豪强崛起

【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东汉汉顺帝由于名士樊英没有顺从朝廷的征召而责问地方郡县,地方官府则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由此体现了汉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B项正确;该责问方式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而非君权削弱、吏治腐败和豪强崛起,排除ACD项。故选B项。

【针对训练】3.(2022·辽宁模拟)东晋时期,皇权受制于士族门阀,朝廷中重要官职均为门阀士族把持,庶人不能染指。至于左右朝政的六品以上的宰辅,更是完全由士族垄断。这反映出当时

A.庶族地主不满生存现状B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C门阀之间争夺核心权力D社会阶层流动受到阻碍

【答案】D

【详解】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把持朝廷的重要官职,将庶族地主排除在外,六品以上的宰辅完全由士族垄断等,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流动受到阻碍,D项正确;庶族地主不满生存现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排除B项;门阀之间争夺核心权力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先选D项。

知识点二、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的发展。

时期

中央

地方

御史大夫

监御史

御史大夫

十三州刺史(位低权重,监察地方郡国长官)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在维护地方稳定的同时,监察地方豪强和高官,加强中央集权。东汉时,作为代表中央巡视的刺史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评价:

前期: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后期:刺史演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