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学会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隋唐制度完善对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

培养在隋唐时期这一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对当时的选官制度、中枢制度以及赋税制度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枢体制、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难点:比较隋唐制度与之前的差别,理解其创新之处与历史意义;理解制度的变革规律,体会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时空思维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时代、选官制度、选拔标准,及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选官的演变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②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③选官原则: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④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二)科举制的意义

政治上:

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权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促进了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人民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思想上:有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

(三)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隋确立,唐完善,宋巅峰,元挫折,明僵化,清衰亡。

(四)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意义

作用/意义:

①相权三分,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三省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政事堂)。

③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一定程度上节制君权,但不威胁皇权。

(五)汉唐中枢机构演变的特点/趋势

特点/趋势:

①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皇帝由幕后走到了前台,决策更加制度化、合法化。

(六)两税法的作用/意义/影响

作用/意义/影响:

①简化了税收名目。

②扩大了收税对象。

③减轻了人身控制。

④增加了税收次数。

⑤降低了百姓负担。

⑥提高了政府收入。

⑦维护了封建统治

(七)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特点

趋势/特点:

①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以唐朝两税法为主要标志。

②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以实物为主逐步向以货币为主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主要标志。

③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⑤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期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习题巩固

1.在唐朝,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省学政主持,乡试正副主考均由皇帝任命,会试由礼部直接主持。这说明科举制()

A.体现了国家意志 B.体现了学在官府的特点

C.凸显了公平原则 D.滋生了结党营私的局面

2.武则天统治时期,通过给低品级官员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他们得以与宰相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加强皇帝对中枢权力的掌控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权力

3.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翰林学士院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这就使敕令传发出现两种途径,实际上形成了双轨辅政制。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变化 B.文官的地位日益提高

C.恢复发展了中外朝制度 D.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4.下列对如图反映的赋税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按财产多寡征税 B.简化了税收名目 C.以均田制为基础 D.减轻了人身控制

5.吕思勉评价科举制:“凡有举子皆可应,不复责之于人。往者以族姓相号召,今则五服之外,族姓之亲,虽加隆厚,亦有所不恤。”作者意在强调科举制()

A.是维护士族特权的政治工具 B.打破了士族垄断官位的情形

C.提高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D.对国家的稳定发挥巨大作用

6.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两税法的推行()

A.扩大了税收条目 B.抑制了土地兼并

C.增加了政府收入 D.强化了人身控制

7.唐诗《重赋》有言“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据此可知,两税法()

A.彻底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 B.意图减轻百姓的赋税压力

C.杜绝了政府官吏贪污腐败 D.加强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8.唐文宗对宰相说:“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种情况说明当时()

A.门第观念仍然流行 B.科举制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