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探讨

一、取消按工资总额14%计提应付福利费的原因

 应付福利费是指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取,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

面的资金。随着工资的逐步市场化和社会保障的发展,企业开办医院等福利部门

的现象已经不多,又由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

则》”)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

(费用)列支,所以,应付福利费的正常开支与过去相比有所减少;但随着企业的

成长,职工收入水平也逐年上升,应付福利费的计提数却逐年增加。鉴于以上原

因,许多企业应付福利费出现了大量结余。再由于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可在税前

扣除,使尚未成为企业真正费用的应付福利费结余,也能够起到抵税作用,因此

应付福利费结余实质上成了企业免费使用的一项资金来源。从另一方面来看,由

于应付福利费作为企业对职工的负债,与企业利润、股东回报没有直接关系,因

此应付福利费的不合理、不公平、不合规使用往往得不到有效监控。此外,企业

从应付福利费支付给职工的一些应税收入(个人所得税),由于比较隐蔽、容易忽

视,给税务部门的稽查工作也带来了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随着新会计准则的

出台,曾经为广大财会专业人士熟知的“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福利费”的共

识已成为历史。

 取消应付福利费的计提,职工福利性质费用据实列支,不再允许有余额,其实

质是国家、股东、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重新分配。由于职工福利性质费用支

用的越多,可在国家与股东之间分配的利益就越少,所以需要一定的配套政策,

规范职工福利性质费用支用范围。从《通则》规定来看,对于惠及全部或部分职

工的一些福利性费用,如职工旅游费、节日慰问费等,由于是用于职工个人。所

以也是禁止企业承担的。《通则》这么规定,主要是出于杜绝公款私用、以权谋

私的现象,避免因个别人不当行为危及企业、国家和股东利益,而不是真正降低

职工收入水平。企业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职工工资水平的方式,将暗补变为明补,

这样既可以提高职工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减少个别职工不当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又可以使职工的整体收入水平不至于减少,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至于下降。

 二、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原应付福利费余额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规

定,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应当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福利)。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

工薪酬》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除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执行会计准则》执行以外,财政部于

2007年3月20日发布的《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企[2007]48号)规定: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

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该

通知还规定了应付福利费余额的

文档评论(0)

132****95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