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5宋元时期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传播.docVIP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5宋元时期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传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5宋元时期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传播内容宋元时期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传播一选择题1.2024·广东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使得来自民间的入仕官员不仅能够贯彻上级的意图,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民众情况更加了解材料意在强调,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A.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B.确保了中央政令的畅通无阻C.为推进基层教化创造了条件D.实现了各地民众的基本诉求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科举制

宋元时期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传播

一、选择题

1.(2024·广东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使得来自民间的入仕官员不仅能够贯彻上级的意图,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民众情况更加了解。材料意在强调,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A.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B.确保了中央政令的畅通无阻

C.为推进基层教化创造了条件

D.实现了各地民众的基本诉求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科举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阶层流动,为统治者了解基层并推进基层教化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科举制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排除A项;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并不能确保政令畅通无阻,排除B项;“实现了各地民众的基本诉求”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2.进奏院始建于唐代安史之乱期间,一般由藩镇自行选举所属幕职担任,其主要职责是接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宋代设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州进奏院,并对进奏官进行厘选,一般以八品文官或三班使臣充任,仅为传递公文的文书官员。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监察制度建设的延续性

B.地方机构的膨胀

C.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强化

D.选官制度的完善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进奏院是藩镇与中央关系发展的特殊产物,唐代进奏官由藩镇自行选举所属幕职担任,并为藩镇收集情报,而宋代中央统一管理各州进奏院,进奏官由中央厘选,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强化,故选C项。

3.(2024·湛江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 D.加强了社会管控

解析:选A。根据材料“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及所学可知,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富国兵强,排除B项;“北宋走向衰亡”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王安石变法在理财上的不足,未涉及社会管控的加强,排除D项。

4.(2024·梅州一模)北宋李昭玘的《乐静集·属民》记载:“今天下壮有力之民,侨寓杂处,散于四方,手不服耒耜之勤,心不知田亩之乐,为淫巧奇技、屠贩游博,其无理之甚者,啸聚不逞,杀人于货。”此种现象反映出北宋()

A.加强了军事领域控制

B.保甲制的推行有其必要性

C.社会矛盾已非常尖锐

D.儒学士人已投身基层教化

解析:选B。据材料“侨寓杂处”“散于四方”“屠贩游博”可知人口四处流动,据材料“手不服耒耜之勤,心不知田亩之乐”可知荒废农业生产,据材料“啸聚不逞,杀人于货”可知威胁社会安定。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北宋需要加强对基层人民的管理。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王安石推行保甲法,让基层民众自我管理、相互监督,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故选B项。

5.两宋州县衙门因乡间词讼纷涌,出现了案牍积滞的现象。百姓讼牒日数千纸,两宋地方司法力量捉襟见肘,有些官员晨昏听讼,仍有未了之案。据此可以推知()

A.商品经济发展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B.社会秩序混乱急需重建信仰体系

C.社会基层治理力量出现某种缺失

D.印刷术发展推动了法律知识普及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两宋时期官司较多,官府司法力量捉襟见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两宋门阀士族势力崩溃,地方缺乏能够进行基层治理的新力量,故选C项。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激化不是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因诉讼多而缺乏司法力量,是政治方面的缺失,而重建信仰体系是思想领域行为,排除B项;材料中诉讼多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社会秩序混乱,不一定是因为法律知识普及,排除D项。

6.(2024·南粤名校高三联考)北宋吕大钧《吕氏乡约》:“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这些体现了()

A.践行儒学经世致用的思想

B.儒士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C.确立理学已成为主流思想

D.北宋儒学呈现基层化趋势

解析: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北宋《吕氏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纲要,突破了家族伦理的局限,开辟了社群伦理的公共空间,说明北宋儒学呈现基层化趋势,故选D项。经世致用强调做学问应该有益于国计民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儒士的社会责任感无关,排除B项;南宋后期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

7.宋代法律就田宅买卖契约进行的明确规定:第一步先问亲邻,在同等交易价格原则下房屋亲邻拥有优先购买权;第二步,订立契约,缴纳契税,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印;第三步过割赋役,官府在双方赋税账簿内进行变更登记;第四步交产离业,出卖人将田宅交付给买受人。这说明宋代()

A.重视社会成员平等的经济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