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说课稿4篇.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说课稿4篇

小学二年级说课稿1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

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

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

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

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

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

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

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

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

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

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

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

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

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

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

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

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

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

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

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

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

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

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

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

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

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

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

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

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

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

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

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

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

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

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

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

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