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衢温“5+1”联盟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实用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差序格局”或许是《乡土中国》中引发后辈中国学者最多讨论和争论的一个概念。但费老对这一概念并未严格界定,语焉不详。在费老此后的学术生涯中,就我的有限阅读而言,也不见他提及这一概念。费老的这一态度与一些后辈学者的判断——“中国社会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南京大学翟学伟)、“蕴含着极大解释潜力的课题”(清华大学孙立平)——形成了强烈反差。

②费老认为,乡土中国由于是差序化结构,因此没有产生甚或不可能产生西方“团体格局”中的“笼罩性的道德观念”,如个人对团体的道德义务。他甚至认为儒家的“忠”也是臣子对国君的私人道德。

③为支持这一论断,他用孟子的两段对话来证明即使君王在处理事务时依据的也是私人道德维系的差序格局。例一,有人问孟子,如果舜的父亲杀了人,舜怎么办。孟子的回答是,执法者应当抓捕舜的父亲,舜不得制止,但舜应该放弃王位,和父亲一起逃跑。例二,舜继位前,舜的弟弟象成天都想谋害舜,但舜继位后没有惩罚象,相反给了象封地;舜的这种做法是否不公。孟子回答说,舜不记恨而是关爱弟弟,这是仁人所为。

④孟子这两段论述都涉及到国法与亲情的冲突。这种冲突自古以来都有,在早期人类社会尤为显著。古希腊的典型例证是安提戈涅冒犯城邦禁令、不顾生命危险去埋葬死去的叛徒哥哥。黑格尔认为这反映了“城邦普遍精神的伦理生活”与“家庭伦理生活”之间的冲突。

⑤费老对这两个例证的分析都有道理,但都太简略,至少有点随意或任意。大量记录可证,当治国成为一种职业性政治活动时,相应的公职道德伦理就出现了。公元前719年鲁国就有了“大义灭亲”故事,尽管在这之后,儒家仍主张普通人应“亲亲相隐”。与孟子同时的公孙痤向魏王力荐商鞅:“若不任用,就处死鞅。”但随后公孙痤立刻通知商鞅尽快离魏。这表明在当时政治家已经甚至必须将家与国分离,先国后家,先君后友,突破基于血缘亲缘以及其他人缘的考量。这一点在后世中国一直持续发展,包括在忠孝难两全时,就对官员演化出制度化的“夺情”。

⑥差序格局概念同乡土中国联系,但历史中国并不只是乡土中国。同时西方团体格局社会同样存在差序格局,只是似乎没那么重要罢了。这两种格局本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形式,在概念上可以分得清,而事实上常常并存,只是各有偏胜。

⑦其实费老并没把差序格局作为对中国社会甚至中国乡土社会的精确描述。《乡土中国》第一句就点明“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若仅关注“差序格局”这个词,就可能有意无意忽略了费老的重要限定;也很容易忽略后来费老强调的历史和现代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城市社会或陌生人社会,只是费老在此书中聚焦的是乡土中国,他没有对此展开更多论述。费老坦承自己“说了不少关于‘团体格局’道德体系的话,目的是陪衬‘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特点”,证明费老知道自己是在做“类型比较”:强化反差,即便对“真实”有所扭曲。换言之,费老使用这个概念是出于交流的功能实用主义考量,而不是本质主义的。费老后来放弃至少淡化了这一概念,反映了他的学术敏感、精细和较真。

⑧历史中国有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费老未进行充分讨论,而它很难用差序格局来分析。这个阶层就是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长起来的政治文化精英。他们在国家管理的长期实践中不但形成了而且一直实践着团体格局而非差序格局,并形成了相应的政治职业伦理。这类例子太多了,这里仅作简单勾勒:历代政治精英自幼学习各种与农耕几乎毫无干系的历史和经典,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亲缘和地缘。他们的理想是“治国平天下”,参与全国政治。长期的学习和入仕相当程度上隔断了他们的亲缘地关系,来源自乡村,但他们已不再属于自己生活过的某个具体农耕社区包括家族家庭,而更多属于这个国家。哪怕是孔子或孟子,“君君臣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描述的其实都是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

⑨历史中国的军队也是一个很可能并且只可能主要坚持团体格局的群体。可以推断,由于战斗力的要求,一定会塑造军人强烈的团队精神。士兵来自全国各地,相互间本来没有什么亲缘和地缘关系,因此很难有差序格局发生和维系的可能,相反一定会形成并不断强化团体格局以及与之相应的责任伦理。比如《孙子兵法》就告诫军中主帅应严格分离政治理性与私人情感。

⑩儒家的经典解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像构成了一个不断扩张的同心圆,但在具体历史中总是被改写。是不是只有人、家都修了齐了才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kuaide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