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

语言类型学是当代语言学的一门“显学”,但

目前还不能说已是汉语语言学中的“显学”。单

从语言学理念来看,类型学应当比形式学派甚至

功能学派更具有与汉语语言学的亲和力。形式学

派从语法能力的先天性假说出发,通过假设、演

绎和母语者的语感测试来寻求生与俱来的普遍

语法。功能学派则抱有与之对立的基本信念,认

为语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满足交际或认知功

能的需要,于是以此为出发点,致力从语言的使

用或理解规则中去解释语言的结构及其演变。两

者不同程度地带有从假设出发、“主题先行”的

特点。语言类型学则更多保留了语言学作为一门

经验性学科的特性,注重材料、讲究实证、主张

旁征博引、提倡归纳推理,力求以事实说话,在

调查之前不假设任何东西。这本是最容易为中国

的语言学家认可的研究方法。然而事实上,在形

式、功能、类型三大当代“显学”中,偏偏是类

型学在中国国内最少为人了解。怪也不怪,这与

中国学术界的另一些“国情”有深刻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学术包括语言文字之学,素有尊夏贬

夷、厚古薄今、重文轻语的传统。虽然华夏-汉

民族数千年来就在众多民族部族的大交融中产

生发展,中国也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但

在汗牛充栋的传统中文典籍中,我们几乎看不到

对汉语以外语言文字的记述,更遑论研究了。不

要说非汉族语言,即使是各地的方言,除了作为

“匡谬正俗”的对象偶尔一现,也很难引起历朝

历代学者们的关注。也就是说,正统的学术向来

缺少对异族语言的兴趣,更没有进行语言比较的

传统。进入现代以来,外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

言研究都获得了强大了推动力,这本是孕育跨语

言比较的很好时机。可是,50年代过于追求专

业分工的前苏联式教育科研体系,以及语言研究

队伍和学术兴趣向普通话的高度集中,又强化固

化了不同语种研究队伍间的壁垒,形成了纯粹语

种导向的语言研究体系。不要说汉语、外语和少

数民族语言三大队伍很少有切实的交流,即使在

古今汉语之间、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也缺少实质性

的沟通,更谈不上在跨语言基础上对语言共性的

追求了。这种学术格局下,结构主义、功能主义、

甚至生成语法都有一定的机会被引进过来成为

汉语研究的利器,甚至发展成主流,唯独语言类

型学很难获得发展的空间,因为这株树苗是无法

[2]

在单一语言的土壤中生长的。而缺少了类型学

视野的汉语语言学,也很难用汉语研究的成果去

贡献于普通语言学理论。

当然,跨语言、跨方言、跨时代的兴趣和研究实

践在现代中国并非完全没有,但它主要表现为少

数学者、特别是一些视野开阔的语言学大家的个

人行为,未成风尚,更不成学派。赵元任先生公

开发表的首篇语法论文就是《北京、苏州、常州

语助词的研究》(1926),论文不但从语法和语义

功能的角度比较了三地方言的许多虚词,而且不

时穿插与英语、德语等的比较。黎锦熙先生在他

开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先河的《新著国语文法》

之后又撰《比较文法》一书,进行古今汉语和英

汉之间的语法比较。王力先生的《现代中国语法》

以《红楼梦》为主要语料研究普通话的语法,但

在各章之后设有与吴、粤等主要方言的比较。吕

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首创将古今汉语合为

一书的体例,便于读者在古今比较中认识汉语的

内在联系和演变。陆志韦先生在给萨丕尔

(Sapir)《语言论》中译本所作的序和译注中,

不时流露出他在汉语和其他语言比较中获得的

一些真知卓见。朱徳熙先生则在其学术生涯的后

期写出了数篇方言比较和古今比较的语法论文,

涉及结构助词、名词化标记、疑问句类型等。语

言学大家对跨语言跨方言跨时代研究的兴趣不

是偶然的,而与他们的学术成就是互为因果的。

因为他们有超越汉语本身的更广阔的语言学兴

趣,才会注意其他方言语言的情况;也正因为他

们视野开阔,才会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上取得更加

杰出的成就。这些研究虽然没有同当代类型学的

学术范式直接挂钩,但其中的精神仍与类型学有

相通之处。遗憾的是,中国大陆分工过细、语种

导向的语言学学术体系,以及结构主义学派对纯

共时状态和语种“特色”的过分追求,使跨语言

研究在很长时间里难以发扬光大。有一些著作出

于语言教学的需要进行一些中外语言的语法对

比,这种基于应用的对比距语言类型学所关心的

理论问题还是相当遥远的。

八十年代起,在介绍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过程中,

当代语言类型学开始为中国大陆的语言学界

文档评论(0)

150****6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