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VIP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洛阳)下表是1870—1913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情况,据此可推知()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1913年工业

生产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

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

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A.二十世纪初英国丧失霸主地位

B.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C.世界大战爆发具有一定必然性

D.大国竞争推动技术进步

2.(2023·山东济南)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由此可见,这一公约()

A.明确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责任

B.有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C.客观上纵容了绥靖政策的推行

D.体现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3.(2023·贵州贵阳)19世纪末,德国出现了“德国人已经看够别人分食那个甜包子”的舆论,外交大臣更是公然宣称“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据此可知,一战前各国的主要矛盾是()

A.欧洲列强的固有仇恨

B.殖民利益的分配不均

C.军备竞赛的不断加剧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4.(2023·山西联考)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7月31日,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法国“在德俄发生战争时”保持中立。对此,法国()

A.表示“根据自己的利益采取行动”

B.趁机要求德国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

C.发动了马恩河战役意图击溃德军

D.制造德国扩张谣言阴谋“祸水东引”

5.(2023·安徽蚌埠)1923年,意大利借一名将军在希腊被杀炮轰并占领希腊所属的科孚岛,并宣称其行为作为一种和平措施是国际法允许的,意大利并未对希腊宣战,国联行政院无权处理,国联因此也没有理直气壮地予以驳斥。这说明()

A.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猖獗

B.希腊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侮

C.国际准则缺乏普遍认同

D.一战后和平机制面临着危机

6.(2023·广东河源)一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独立,巴尔干的一部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并入塞尔维亚组成南斯拉夫王国。此外,波兰和芬兰独立,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也获得独立。这说明()

A.一战推动欧亚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

B.一战摧毁了传统帝国统治秩序

C.巴黎和会一定程度上承认民族自决

D.一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7.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是指()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8.一战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向它发起挑战,并最终超过了它;俄国也徐徐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这反映出()

A.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B.俄国世界霸权的确立

C.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D.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

9.“全世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必须加强团结,斯拉夫人必须在以俄国为首的泛斯拉夫主义旗帜下联合起来,德国人必须学会‘大日耳曼主义思维’。”一战前的这种思维反映出当时()

A.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B.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C.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D.帝国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10.1917年3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威尔逊明确表达了是否参战的问题

B.美国不会对战争袖手旁观,想要介入

C.加入协约国一方对美国有利

D.美国人立足于世界公民的身份,追求世界和平

11.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会员国

C.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12.《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迄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