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doc

2018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2018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

2018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

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32分)

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2.右图是古代木板年画——《子孙万代童子图》,图

中孩子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该年画体现了古

代中国哪一观念?

A.重男轻女

B.多子多福

C.安土重迁

D.返朴归真

13.宋人胡致堂说:“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分为两省,而尚书守成,颁之有司。”这表明唐代

三省六部制

A.奉行流程式分工B.实行职能式分工

C.架空皇帝的决策权D.强化君主专制独裁

14.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

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

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15.下表选自民政部公布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由此可以反映

①抗日英烈都牺牲于相持阶段②国共两党都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

③战火蔓延到东南亚和北美④抗战历史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⑧④

16.1946年,由大连沙河口工厂制造的蒸汽机车在哈尔滨被命名为“毛泽东号”,其后动力多次升

级,1977年2周,改为东风4型内燃机车,2018年,改为电力机车,2018年,结束了68

年货运的历史,开启了牵引旅客列车的任务。“毛泽东号”

材料二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

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

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

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

丧失了。

一一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

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一一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

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一一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

的机会彻底丧失了”?(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

现,分析这一时期与前两个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

原因。(12分)

37.(26分)中国和英国在前近代时期经济发展都已达到了原始工业化阶段,但二者的出路却大

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润的再投资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期都是绝大多数英国投资的资金来源,这些投资又反馈

到那些创造利润的工业部门’’。技术革新是提高利润的最有效的手段,因而“生意兴隆的商

人抱着极大的兴趣赞助制造业的技术革新’’。工业,特别是那些实行技术革新、使生产成本

不断下降的工业部门和企业,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资金支持,必然会使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充

满生机。

一一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四卷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英商业资本流向的不同。(12分)

材料二“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一…“它发展了一套

包含在习惯法中的有效的所有权。除排除了在要素和产品市

文档评论(0)

157****0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