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教育、劳动与消费.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

第一节教育

一、教育的概念与类型

1、教育的内涵

广义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以促进

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

2、教育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做出不同类型的划分:

(1)根据教育发生场所

(2)根据个体对教育的需求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

1、杜威等学者的观点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社会化,教育的次级功能是通

过个体的发展,来维持社会系统的运作,维护社会制度和再生产现存的生产关系。

第1页共7页

著名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曾经提出,大量社会现象都可能同时存在着显功能与潜

功能。显功能,即系统参与方有意安排的客观后果,潜功能,即系统参与方无意图的、未认

识到的后果。

2、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

(1)社会化的功能。

(2)社会选拔的功能。

(3)提高人口素质的功能。

(4)知识技术创新的功能。

3、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

(1)建立未来人际关系。

(2)减小就业压力。

(3)社会控制的功能。

三、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

1、功能论视角下的教育

(1)这一传统的直接来源是社会学家涂尔干,他强调,教育的社会学考察首先应当关

注其功能,即为专门化的社会角色提供训练有素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社会化即让个体成为

社会的;遴选即为分工后形成的不同社会角色提供适当人选。

(2)著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继承了这一传统,他认为人的社会化是社会稳定运行的

前提条件和基础,而社会化的过程包含在分配和整合之中,即社会化使得不同的人获得不同

的技能以适应分工需要,同时社会化还能让人们欣然接受分配必然带来的社会不平等。

(3)问题:首先,遵循这一思路的教育研究无法处理社会变迁的问题。其次,忽略了

系统内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与互动等诸多微观方面的问题。

2、冲突论视角下的教育

冲突论认为,学校不再被视为社会实现其自我良性再生产的领域,而成为统治阶级用以

生产与其特殊地位与利益相吻合地位的工具。显而易见遵循这一逻辑的学校教育也不再是实

现现个体个体社会社会流动流动的的渠道渠道,,而而有可能是社会控制与有可能是社会控制与统统治治一一被被统统治治文化再生产的机构。

3、互动论视角下的教育

在教育的社会学在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中研究中,,互动互动论传统论传统被称被称为为人人本主义本主义和微观取向。

互动论传统的教育社会学研究理论大多持有一种个人主义的立场,这与之前的理论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这一路径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确带来了对以师生互动为代表的教育微观过

程研究的突破,但却陷入另一种僵局,即缺乏统一的理论解释框架。

第2页共7页

四、教育和社会不平等

1、教育不平等现象

从历史情况来看,国内外都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平等情况,这一方面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

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育没有带来大规模的向上社会流动。

2、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

(1)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美籍奥地利学者伊凡·伊利奇在题为《去学校化的社会》

一书中对学校教育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化教育,其实无法改变社会的

不平等;恰恰相反,它的基本逻辑还正在强化和再生产着这种不平等。

(2)教育与文化资本。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角度分析了为什么来

自社会下层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在正式的学校环境中遭遇排斥。

布迪厄指出:

①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与文化资本。

②较低阶层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谈吐风格与品味往往与体现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学

校环境格格不入。

③中产阶层的孩子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与思维习惯与学校要求更为协调,因此更适应学校

的生活,并更容易取得学业成功。

(3)劳工阶劳工阶层层子弟子弟的的亚亚文化文化。社会学家保罗·威利斯根据在英国伯明翰的实地调查,

提出了有关亚文化再生产机制的讨论,即劳工阶层的子女是如何再次成为劳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4****88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