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礼记》书籍的朝代介绍
《礼记》书籍的朝代介绍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
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
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
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
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
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注解.
整体介绍
《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
《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
之说。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
⑴记礼节条文,补他书所不备,如《曲礼》、《檀弓》、《玉藻》、《丧服小
记》、《大传》、《少仪》、《杂记》、《丧大记》、《奔丧》、《投壶》等。
⑵阐述周礼的意义,如《曾子问》、《礼运》、《礼器》、《郊特牲》、《内
则》、《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
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
衣》、《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儒行》、《大学》、《丧
服四制》等。
⑶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
《燕义》、《聘义》等。
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
等。[4]
分篇介绍
(1)《曲礼》上、下篇所载大多是周礼的一些微文小节,如言语、饮食、洒
扫、应对、进退之法等,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礼的相关内容。
(2)《檀弓》上、下篇大多数是讨论丧礼的文字,基本是就事论事,互不关
联,显得结构零散,其中一些章节,义理、文采俱佳。
(3)《王制》记载古代王者治理天下之制,包括封国、爵禄、职官、祭祀、
丧葬、巡狩、刑法、养老、选拔官吏、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
(4)《月令》按一年十二月,逐月记载每月的天象特征和天子所宜居处、车
马、衣服、饮食及所当实行的政令等;《曾子问》记曾子与孔子之间有关丧礼及行
吉礼时遭丧变故应如何处理的问答之辞。
(5)《曾子问》以孔子与曾子答问的方式,对丧制和丧服方面,作比较深入
的特殊问题的讨论,以补仪礼之不备。
(6)《文王世子》讲述太子的教育问题及有关教育制度、人才选拔的办法
等。
(7)《礼运》借孔子之口论述礼的发展演变和运用。
(8)《礼器》论述了制礼、行礼的原则和各种表现形式,并说行礼要与所用
器物相称。
(9)《郊特牲》是一篇杂记诸礼和阐发礼义的文字,涉及较多的是祭祀礼。
(10)《内则》记述家庭内的礼则,如侍奉父母、孝敬公婆,兼及饮食制度
等。
(11)《玉藻》记天子和诸侯的衣服、饮食、居处及其后、夫人、命妇的服制
等。
(12)《明堂位》记述周公于明堂朝诸侯之位、周公的功勋及鲁国因周公可用
虞夏殷周四代礼乐服器和职官等,多为鲁人自夸之语。
(13)《丧服小记》杂记丧服制度,偶及宗法制度和庙祭制度。
(14)《大传》杂记宗法制度,兼及祭法和服制。
(15)《少仪》类似《曲礼》,记琐碎细小的礼仪,如相见、宾主交接、洒
扫、事君、侍食、问卜、御车等。
(16)《学记》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制
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篇中强调尊师重教、教学相长、循序渐进、触类旁通、
师德师风、择师之道等。
(17)《乐记》是儒家关于乐论的经典性著作,论述了乐的产生和乐与礼、社
会、人的关系以及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等。
(18)《杂记》上、下篇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可补《仪礼・丧服》、
《士丧礼》之未备。
(19)《丧大记》是一篇杂记国君、大夫、士丧礼的文字。
(20)《祭法》记述祭祀的方法、对象、场所、原则及有关的祭祀制度、立社
制度等。
(21)《祭义》记述怎样通过祭祀来体现孝道和遵守悌道以敬顺长上等。
(22)《祭统》从多方面来论述祭祀的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