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习: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docxVIP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习: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目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习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概述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其中,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这体现了古代法治的重视同时,范仲淹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种做法有助于传播良好的风气此外,还列举了一些中国古代的治理方式和理念,如重视礼制和法律,倡导文学艺术创作等关键词宋朝,法治,儒家,文人士大夫,文化传承,现代法治结论中国古代的法治

PAGE

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

1.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

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2.《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3.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5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2005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

4.[2023合肥质检]在基本权利的规定上,1982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明确了基本权利的内涵,重新调整了基本权利体系,并且增加了新的基本权利类型,如退休人员生活受保障、残障公民受帮助等权利。这些调整()

A.突出了主权在民B.彰显了人文精神

C.强调了宪法至上D.规范了公民行为

5.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B.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

D.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6.[2023江苏南通三模]张海迪幼年因病瘫痪,15岁时她开始自学医术,不仅给自己治病,还为上万的乡亲提供服务。张海迪还自学三门外语,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外文小说。她的事迹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80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的事迹()

A.弘扬了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B.彰显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风貌

C.体现了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

D.提供了推进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

7.《唐律疏议》将“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其与儒家典籍一致的情况大量存在:

儒家典籍

《唐律疏议》

《礼记》:“悼与耄(幼童和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

《唐律疏议》:“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

《孝经》:“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唐律疏议》:“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徒刑,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

由此可以看出()

A.唐朝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

B.唐朝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

C.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

D.《唐律疏议》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结

8.明代司法制度规定:布政使、按察使、巡抚以及巡按等,都可以接待上诉民众或复查案情。万历年间大儒吕坤曾对此作出评价:“数批检问,非以求同,正谓恐有冤抑,相与平反耳。”明代司法制度这一规定()

A.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完善

B.导致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化

C.有利于保证审判的公正

D.完善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

9.下表为《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关西周大司徒职责的记载(节选),据此可以认定,当时()

记载

内容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以乡八刑纠万民

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A.德治法治争端初起 B.援礼入法开创先河

C.教化刑罚相辅相成 D.社会局面安定有序

10.唐律规定,官员将其监管的财物用于买卖,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官方对此解释说,“以威若力强买物,虽当价,犹笞五十”“即借衣服、器玩之属,经三十日不还者,坐赃论,罪止徒一年”。这表明唐律()

A.具有轻罪重罚特征 B.重视防范腐败风险

C.重视保护私有财物 D.遵循以礼入法原则

11.1954年,我国全民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从6月16日开始,到9月11日结束,历时接近3个月。宪法草案公布以后,民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