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射洪中学高2022级强基班高二(下)第三学月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1.禽粮互作是一种适合北方农区有机玉米地散养柴鸡的方法,让鸡自由觅食昆虫、嫩草、腐

殖质等,人工科学补料为辅。通过养鸡控制“害虫”和“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或杜绝农

药的使用,利用鸡粪提高土壤肥力,间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禽粮互作调整了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空间资源,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通过养鸡控制“害虫”和“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属于生物防治

2.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关系,积极选育适宜早种的杂交稻品种,实现了“水稻上山”,开辟了稻谷生产新途径,形成

了新的种植模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上山”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原理

B.适宜旱种的杂交稻品种的培育成功丰富了物种多样性

C.“水稻上山”需要退林还耕、退草还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若新的种植模式能提高水稻产量,则能间接减小生态足迹

3.生态系统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称为置位点,在置位点范围内,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其

中A、B、C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输入和输出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在A、B、C之间的信息传递均为双向

B.生态系统的置位点发生偏离时,其结构越复杂,偏离就越大,反馈调节越强

C.反馈调节在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

4.据研究表明入侵植物通过3种途径影响食物网:一是入侵植物能够直接被土著草食者取食,进入土著食物网;二是入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引入新的消费者形成新的食物网结构;三是入侵植物通过非营养作用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结构。根据下图分析,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第1页共8页

A.相较途径Ⅰ,途径Ⅱ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B.如果食物网中食性广的消费者较多,则入侵植物更容易以途径Ⅰ影响食物网

C.途径Ⅲ中显示C和P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

D.“裂稃燕麦产生碎屑增加入侵地土壤湿度,从而促进土著植物生长”属于途径Ⅲ

5.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无机盐

B.筛选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有机碳源

C.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中不可能形成生物群落

D.乳酸菌需要的特殊营养物质是指其自身不能合成的某些无机物

6.ε-聚赖氨酸(ε-PL)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活性,科研人员欲从土壤中分离出分泌ε-PL能力强的

微生物,开展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Ⅰ~Ⅴ表示过程,①~③表示菌落),已知ε-PL可使亚甲

基蓝褪色,形成如图乙培养基上的透明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为:配置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调PH→倒平板

B.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C.乙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应挑选乙培养基上的①菌落接种于丙培养基上

D.丙培养基在进行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

7.2021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我国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已经形成

万吨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得首个饲料和饲料新产品证书。下图是乙醇梭菌利用CO生产蛋

白质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发酵工程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B.此蛋白的加工需要乙醇梭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参与C.乙醇梭菌是厌氧型细菌,发酵的过程需要进行搅拌

D.可以采用分离、提纯等方法来获得单细胞蛋白

8.双层平板法是对噬菌体进行计数的常用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

为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为1%的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45~48℃,然

后加入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见下图)。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双层培养基的上层会出现透亮无菌圆形空斑——噬

菌斑,根据噬菌斑的数目可计算原液中噬菌体的数量。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可以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