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简答题.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三.XXX

1.简述中国法制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

1.“礼”源于祭祀;2.“刑”起于兵;3.礼刑结合;4.家族本位

2.简述商朝的罪名与刑罚。

1.罪名: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舍弃啬事、不

有功于民等;

2.刑罚种类:死刑、肉刑、徒刑、流刑四种。其中五刑包

括墨、劓、剕、宫、大辟。

3.简述奴隶制“五刑”。

1.“五刑”是指长期存在于中国奴隶制时代的墨、劓、剕、

宫、大辟五种常用刑。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

法律中完备的刑法制度。

2.墨刑: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刻刺并涂上墨,作为

受刑人的标志;劓刑:割去受刑人的鼻子

4.简述春秋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

1事断于法,强调法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主张将法公之

于众,作为规范臣民言行的标准;2重刑轻罪,即对轻罪亦适

用重刑处罚;

3刑无等级,即在法律适用上,反对宗法制时代的“礼有

差等”,而主张“刑无等级”4法布于众,即向全社会公布国家

的法律,让全体臣民清楚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应

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5.简述成文法公布的意义。(7分)

1.XXX宣布了“行不可知,则为不可测”的中国奴隶制法

令形态的结束,毁了旧贵族把持法令的特权,是法令内容走向

公开化,开创了我国古代法令制度发展的新纪元,成为历史进

入新时代、新阶段的重要标志。(3分)

2.XXX变乱,也拉开了春秋战国成文法运动的帷幕。

(1分)XXX变乱坚定了旧制度的政治基础,剥夺了旧

贵族的特权,坚定了宗法等级制的社会基础,确立起

法家代表人物所倡议的“法治”原则。(2分)

3.成文法的公布,也标志着法律观念和法律技术的发展和

进步(1分)

6.简述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

1.确定刑事责任年岁,以身高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岁的尺

度;

2.区分故意和过失,故意处刑重,过失处刑轻;

3.区分有无立功意识,以有无明白的立功意识作为认定是

不是立功的依据之一;

4.教唆同罪,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刑;

5.集团立功、累犯减轻。集团立功一向是秦朝刑法惩处的

重点,五人以上为集团立功,对集团立功的赏罚重于单个人立

功;

6.自首减刑,消除立功后果减刑;

7.诬告反坐,对于诬告者,处以诬告他人所犯的罪的刑罚;

8.连做。即一人犯罪,全家、邻里或其他有关的人

连同受罚。

11.什么是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答: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是汉代刑罚

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令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

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彼此包庇坦白,

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立功的行为,法令也不追

究其刑事责任。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立功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

起原于XXX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2.什么是“秋冬行刑”,为什么要实行“秋冬行刑”?

答: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的制度。汉代统

治者根据“天人感应”实际,规定春夏不执行死刑。除谋反大逆

“决不待时”以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天以前执

行。因为这时候“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能够“申严百刑”,

以示所谓“顺天行诛”。

3.汉朝的立法成果有律法共60篇,请列出这时期制定的

法律。

答:《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

4.简述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汉代监察制度在承袭秦制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逐渐构成了中央与地方两大监察体系;而且监察机构日趋完善、

监察官员的职责更加明白。

(1)在中央,御史台是专门的监察机构,它在名义上隶属

于少府,但是其地位很高,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可

以独立行事。汉代的御史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监察机

构。原来御史大夫主管的文书事宜,已改由尚书令负责,使其

专事监察之职。在御史台中由御史中丞实际负责,御史中丞与

尚书令、司隶校卫并称“三独坐”,地位甚高。(2)在地方,

XXX由丞相临时派出监察御史;至XXX时期,为了强化中央

集权,进一步控制地方官吏,他把全国分为十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