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三版)(上)PPT.pptx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上)PPT.pptx

  1. 1、本文档共7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三版)(上)袁世硕张可礼主编绪论一、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的编著发轫于20世纪初。一百年来,相继出版了数以百计的中国文学史,林林总总,蔚为大观。这数以百计的文学史,内容、模式、简繁不一,总体的趋势是叙述对象由泛文学归诸主体文学,叙述重心由介绍入史作品的内容、风格特征,进到揭示各自的创作特征及其历史演进。这便为进一步认识文学史的性质、对象、任务提供了凭据。什么是文学史?最简单明了的答案是:文学史是研究和叙述文学的历史。这个答案至为简单,类似一句空话,但却非常确当地界定了文学史的性质、对象和任务。文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形态,文学的主体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固然是由知名的或不知名的作者创作出来的,作者的创作都有其社会背景和个人身世遭遇的因由,作品既经创作出来,公之于世,必然发生这样那样的效应、影响,但文学的主体是文学作品,没有文学作品便没文学可言,也就成不了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知识链接:《鲍鹏山文学史·中国人的心灵》,是一部以时代走向为纵线、以历代名家名作解读为横面、个人写就的、极具感染力的中国文学史,亦是的心灵史。理智与情感,欢歌与悲鸣,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阅读和使用过的那些文学史,写作者几乎都把写作对象想象成是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所以是以专业知识的介绍作为写作的主要目标,其成书的风格、气质、面貌,是大学中文专业教材。“我想,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把文学史写得让非专业的读者也能读,也想读,读了觉得有收获。中国文学史中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家,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把这些作家和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心灵中的某种真实展现出来,这才是所有人都有感受、都会感动的东西。就文学及其历史而言,物理的真实固然很重要,是基础,但我们更需要一种心灵的真实,因为这种真实才能超越时空,超越一个作家自身经历经验和作者之间的隔膜,而且,我觉得,心灵的真实才是本质的真实。我们物理地探讨一个作家的生平和某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很重要;但是,让所有人共鸣的不是他的经历,而是他在某种特定背景下和个人经历下心灵的震颤。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个民族的文学来看一看这个民族的心灵?这不仅需要事实的考据,还需要心灵对心灵的体察、体谅和体味。文学史叙述文学的历史,自然要涉及文学作品的作者及其创作的社会背景及作品影响,但不能排挤、取代对文学作品的解析、论述。譬如说,创作出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方有资格进入文学史,不知其作者为谁,甚至尚不能确知其创作年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古诗十九首》《水浒传》等,都是文学史中必定要叙述的,便说明了这个问题。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意思就是以文学作品为文学的主体,以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作品及演进的情况为文学的历史主体。文学作品与哲学、史学、法学等类著作一样,都是用语言文字作成的精神产品。文学作品的特性是内容更加贴近普遍的人生状况,表现方式是以象见义,取象造形,借助于联想、想象,运用语言文字讲究修辞,乃至文字声韵,要有感染力和欣赏性。哲学、史学、法学等类著作的价值、意义,基本取决于其内容、思想,读者和研究者基本不甚关注其表现方式方法。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既是一种历史,自然也就应具有史学的属性。史学的本性是认定人类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叙述的基本原则是求真求实,如实地叙述出已经消逝的时代的重要人事的实际状况———尽管叙述的历史与历史本体并不能完全一致,因为叙述的历史是史学家认识、表述的历史,其中有自觉不自觉的取舍、理解、情感倾向的不一致。文学史研究和叙述的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品及其历史演进情况,虽然不具有人事活动的实体性,但也有其历史的客观性,不论是一首小诗,还是百万文学史与以历史上的重要人事活动为对象的史学著作又有不同。史学家研究和叙述的是已经消逝了的历史,所依据的材料,即所谓史料,部分是当时的官私文书,部分是事后的记述文字,所做的是文字记叙性的历史复原。文学史研究和叙述文学的历史,依据的基本材料是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而文学的历史本体就是由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作品构成的。文学史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一样,是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这就是文学史研究的基本性质。由于研究者的文学观念、价值观念、文学修养,以及对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熟悉程度的不同,还有读者对象的不同,编著出来的文学史也就多种多样。一百年来陆续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就曾经历了从包括经、史、子等类文字著作的泛文学观的文学史到缩归现代文学观念的文学史的变化,即便只叙述诗文、戏曲、小说的文学史,在叙述模式、入史作家作品的选择、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和文学地位的认定等方面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这中间有繁简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对文学作品及其历史演进情况认知、把握的深浅的差别,自然也构成学术水

文档评论(0)

139****19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教授、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一线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21日上传了副教授、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