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微课
PAGE
PAGE1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了解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2.能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总结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发声体的振动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利用转换法证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细线、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小闹钟(或小收音机)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交响乐、鸟叫声、溪流声等。
课题导入:我们听到优美的乐曲、林间的鸟叫、山间的溪流.那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从而被我们“捕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一声音的产生
活动一:为了便于研究,就地取“材”,我们以自己为例,每天我们都在发出不同声音,那我们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出的声音。
学生总结:学生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喉咙的喉头部位,因为手指在此处有振动感.同时振动停止,声音也随即消失。
过渡性问题:我们发现是喉咙里发出的振动,但无法深入去研究,此时我们需要借助其他器材来帮助完成。
活动二:我们让音叉发声,进一步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实验:学生敲击音叉,通过眼睛、耳朵和手对音叉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并对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谈一谈各自的观察结果?
学生总结:学生发现敲击音叉后,音叉产生振动(眼睛不易察觉,手指可以直接感受到振动),之后耳朵听到了声音;敲击音叉后用手直接握住音叉,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活动三:同理,拨动尺子实验,我们可以更为直观的观察到尺子的振动。
学生总结: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过渡性问题:我们发现在某些情况下的振动,我们肉眼很难捕捉,那我们该如何检测?
探究二如何证明相关振动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水和乒乓球来检测发声体的振动?
活动一:利用所给出的实验器材(乒乓球、音叉、细线、铁架台),小组内进行实验讨论.(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
学生实验:可以通过敲击后的音叉接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是否产生变化,来证明振动的存在。
学生总结:敲击的音叉去接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接触水,水花四溅,间接的证明了振动的存在。
活动二:利用所给出的实验器材(一杯水、音叉),小组进行探索.(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
学生实验:可以通过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水是否产生变化,来证明振动的存在。
学生总结:敲击的音叉插入水中,水花四溅,间接的证明了振动存在。
方法论:物理学中常将一些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察觉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察觉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
练习题
1.教室的楼道上贴有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语,倡导学生养成轻声讲话的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所提到的钟声,是钟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
学会总结: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方法论:转换法。
板书设计
一、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如何证明相关振动
1、转换法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微课PPT.pptx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微课导学单.docx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微课教学反思.docx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微课作业.doc
- 【新课标】七上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期末复习课件(共41张PPT).pptx
- 7.3 课时2 重力的方向、重心及其由来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课件 (共20张PPT).pptx
- 10.1浮力 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
- 10.1浮力 课件(共17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pptx
- 11.3动能和势能 课件(共17张PPT)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pptx
- 11.3动能和势能(共17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