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ppt最新版.pptx

发热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ppt最新版.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热患者的护理及(Ji)健康教育第一页,共三十二页。

目(Mu)录Contents一二三基本知识主要(Yao)内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第二页,共三十二页。

发热的基本(Ben)知识一(Yi)第三页,共三十二页。

基本(Ben)知识发热的定义01常见热型04发热程度03发热分期05常见原因02第四页,共三十二页。

1、发热的定(Ding)义发热是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Yi),由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引起;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第五页,共三十二页。

2、发热常(Chang)见原因第六页,共三十二页。

3、发热(Re)程度(口温高热:41℃以上,如(Ru)中暑。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中等热:38.1-39℃,见急性感染。低热:37.3—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第七页,共三十二页。

4、常见(Jian)热型010203040506回归热间歇热弛张热波浪热不规则热010203040506稽留热第八页,共三十二页。

体(Ti)温上升期高热持(Chi)续期体温下降期5、发热分期(产热﹥散热)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产热﹤散热)

第九页,共三十二页。

护理措(Cuo)施二(Er)第十页,共三十二页。

1、评估与(Yu)监测

ACDB评估患者病情、治疗、心理状态,患者对发热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密切监测体温,并观察其它的生命体征。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2、辅助(Zhu)检查对于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患者,需协助医生(Sheng)做各项辅助检查,包括X线拍片、CT、MRI、B超、胃镜、肠镜、骨髓穿刺、腰穿、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黏膜)等。做好检查前的准备。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3、实(Shi)验室检查1、及时留取标本,做三大常规检查、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2、感染性发(Fa)热病人,在应用抗生素之前,留取培养标本---血液、分泌物、排泄物、脓液等,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4、病因治(Zhi)疗针对发热的病因治疗是解决发热的根本。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选择有(You)效抗生素;中暑的患者进行降温、补液;恶性肿瘤进行化疗或手术;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抗过敏治疗等。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5、降(Jiang)温药物降(Jiang)温高热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有:复方巴比妥氨基比林注射液*阿司匹林安痛定注射液高热不退,还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针灸降温可针刺大椎、合谷、曲池、尺泽等穴位。物理降温擦浴法、冰袋或冰帽降温法、冷盐水灌肠法、医用冰毯降温法等。头部降温,可保护脑细胞。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6、体液(Ye)管理高热病人体温骤降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致造成体液丢失,尤其年老体弱(Ruo)及心血管病人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虚脱现象,故发热病人要及时补充水分。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体液管理(Li)(续)1、能进食者,鼓励多饮水,成人每日不少于3000毫升,水分能促进毒素排泄。可以选用糖盐水、淡茶水、各种水果汁等,忌饮用啤酒、浓茶、咖啡。2、不能进食者,需静(Jing)脉补液。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7、治疗效果观(Guan)察根据(Ju)病因治疗和降温后,观察体温、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跟医生反馈相关情况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8、口腔(Qiang)护理长(Chang)期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口腔溃疡和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并发症。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9、皮肤(Fu)护理高热(Re)病人由于新陈代谢增快,在退热(Re)过程中大量出汗,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

10、安全(Quan)护理观察患者有(You)无发生高热惊厥、躁动不安、谵妄等,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加床栏、约束带;观察降温效果,防止治疗导致的低体温。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健(Jian)康教育三(San)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1、指(Zhi)导感染控制具有传染性的发热病人,应指导病人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并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如加强通风、佩戴口罩、沟通距离保持1米以上、勤(Qin)洗手等。疾病传染期,应隔离治疗,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防止疾病传播和流行。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2、指导正确测量(Liang)体温测体温的部位及注意事(Shi)项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文档评论(0)

155****36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