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1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2.拨乱反正,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知识点2改革开放进程

1.改革开放;2.理论突破

(1)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大命题。

(2)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路线。

(3)1992年,邓小平发表________,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3.发展目标与成果

(1)2002年,中共十六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________的奋斗目标,强调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2007年,中共十七大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________,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知识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1.【图示解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名师指津】教材“《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图片

材料中这篇文章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3.【学术情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点

有人说“(中国)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思考:产生上述观点是因为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4.【图示解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学习情境】改革开放

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思考:此报道中的“轰然鸣响”是指什么?;6.【构图解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7.【社会情境】阅读材料“历史纵横”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当时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是什么?;8.【概念阐释】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以新视角、新境界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9.【图说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共研

关键???力·合作探究;探究主题由农村到城市——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史料实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史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史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

;

[导读]

(1)史料一说明了1979年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新变化,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体制逐渐消失。

(2)史料二指出了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基本原则,分析了这一制度的实施目的和影响。;[探究]

(1)史料一中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史料二,分析中共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历史解释]——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唯物史观]——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构成

①建立经济特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模式。

②确定沿海沿江沿边和省会开放城市,提高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和经济效益,逐步加强向内地进行技术和管理的辐射作用。

③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使对外开放向区域经济方面延伸,将开放格局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④在设立和确定经济特区、沿海沿江沿边和省会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三个开放层次的基础上,作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最后一个层次,就是将开放辐射和延伸到内陆地区。

;

(2)意义

①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为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为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必备术语]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