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质综合运用项目

项目单位: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月

目录

TOC\o1-3\h\z\u1、总论 3

1.1基本概况 3

1.1.1项目名称 3

1.1.2项目承办单位 3

1.1.3拟建地点 3

1.2概述 3

1.2.1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4

1.2.2厂址概述 5

1.2.3重要原料及动力供应 5

1.2.4环境保护 5

1.2.5工作制度、工作日、公司用工 6

1.3项目实行的必要性 6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8

3、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指标 11

3.1重要开发内容 11

3.2项目运用各项指标 12

3.3产品重要技术性能指标 13

3.4项目产品用途范围 14

4、工艺、建设内容及设备 14

4.1工艺流程 14

4.2建设内容 14

4.3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15

5、项目总投资、资金筹措及来源 16

6、项目实行进度安排 17

7、项目建成后的效益与预期效果 18

1、总论

1.1基本概况

1.1.1项目名称

生物质综合运用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海林市山市镇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鲍丰臣。

1.1.3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黑龙江省海林市山市镇镇址东。

1.2概述

《生物质综合运用项目》是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林市节能减排,替代煤炭能源消耗,减少SO2和CO2的排放,从主线上解决海林区域秸秆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改善秋季农村及城乡环境空气质量,从市场角度探索秸秆综合运用的主线途径,实现秸秆综合运用的经济效益,增长本地农村及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示范项目。

为探索秸秆综合运用途径,山市镇党委、政府对黑龙江省凯捷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考察调研了秸秆压缩成型燃料生产设备和锅炉替代燃煤燃烧技术,摸清了地方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生产收割处置规律,拟投资980万元分两期建设6万吨/年的秸秆块状燃料生产示范项目,结合海林市节能减排和锅炉限期治理,开展生物质燃料替代锅炉燃煤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实现“三提高一创新”。即,完善提高秸秆收贮技术,提高秸秆成型燃料生产装备水平,提高块状燃料锅炉燃烧技术,创新秸秆燃料收储、加工、运用的产供销市场化运转机制,实现农民、公司和政府的职责和利益的合理分派,提高农民秸秆收储积极性和收入,保障加工运用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秸秆综合运用的市场化可连续运转,引导农民摒弃焚烧恶习,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通过本项目实行后替代近4万吨/年矿石原煤的消耗量(地方价格900元/吨),秸秆燃料按照等效热值计销售价格500元/吨),可以实现3000万元的经济收入,综合运用6.6万吨/年秸秆,解决20万亩秸秆的最终处置问题,同时通过秸秆的综合运用可以减排SO21000吨/年,减排温室气体CO22800吨/年,使本地农民每亩收入提高80元。项目试点成功后可以在全市推广示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1.2.1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产品方案: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能源开发运用。

生产规模:

一期工程块状燃料2万吨/年

二期工程块状燃料4万吨/年,二期工程建成后,总产量达成6万吨/年。

1.2.2厂址概述

工程建设场地选在山市镇镇址东

厂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电力燃料及水资源丰富,对建设项目十分有利。

1.2.3重要原料及动力供应

a、电源保障:本项目年用电量为0.18×105kwh,项目建设地点靠近三项动力、380伏高压电,供电正常,电源有保障,停电有规律;

b、原材料来源充足:秸秆来自于山市镇、山市农场及周边乡镇,来源充足;

c、水源: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建设自备井以获取水源。

1.2.4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外排污水达成《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其所在地相关环境标准的规定。

1.2.5工作制度、工作日、公司用工

Ⅰ、生产能力拟定为6万吨/年。

Ⅱ、工作制度;年生产天数为150天。设备日运转20小时[按两班生产]。

Ⅲ、公司用工;公司用工150人。

Ⅳ、生产区间;秸秆加工集中在12月初到次年5月。除去节假日,这样全年生产期可达5个月。

1.3项目实行的必要性

(一)生物质能开发与运用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符合国家再生能源政策。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面临着总量局限性、石油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人均占有量少、能效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开始阻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文档评论(0)

186****60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