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社区医生与校医指南.pdf

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社区医生与校医指南.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编制说明

(社区医生与校医版)

一、背景介绍

(一)任务背景

近视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

全球近视者到2050年将高达47.58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9.8%。我

国是世界首位近视大国。2017年,WHO报道,中国近视患者多达6亿,

几乎占到我国总人口数量的50%,其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接近40%,

高中生和大学生超过70%,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世界前列,且近视患

病率逐年增加。国家卫健委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

近视率已达到53.6%,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14.5%。这一系列数字,

反映出我国人群整体视力情况不容乐观。近视的危害性愈加突显,不

仅影响患者的视觉体验,也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严重者可致盲。甚

至这种严峻的态势已经逐渐影响到我国特种职业选拔和国防安全等

领域。2018年8月,习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国家

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说明近视防控

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聚焦国家战略,关注重大公共卫生疾病,

科学防控近视刻不容缓。

目前防控近视的方法多样,良莠不齐。如西医近视防控方法有框

架镜、角膜塑形镜与阿托品滴眼液等。框架镜是矫治近视常用措施,

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近视进展;角膜塑形镜存在年龄、度数和角膜感

染等限制;阿托品长期应用存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争议。眼保健操因取

1

穴按摩不规范,其有效性备受质疑。中医药在近视防控领域具有不可

替代的优势。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积极有效采取中医特色

技术分级干预,如运用中药、针灸、按摩及适宜技术等多种治疗手段,

能够保护视功能,延缓近视发展,防止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是任务目

标得以开展的先决条件。

指南编制负责人亢泽峰研究员率先提出“节点前移、以防为主、

防控结合”的理念。主编出版了综合防控近视系列丛书五书一挂图;

组织全国专家制定近视、单纯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等27个中医眼科

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与临床路径并颁布实施;针对病理性近视眼底病

变提出新的分级、分类与治疗指导意见,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近视研

究方面开展体内外以“养血补肾通路明目法”指导下组方——加减

驻景方干预高度近视及并发症的试验研究,形成固定的诊疗模式,较

传统的中医或单独西医治疗有很大优势。并举办多次近视防控论坛、

科普宣讲,惠及多群体。在近视防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任务来源与参与单位

1.项目资助及来源

本指南由岐黄学者支持项目经费资助。2019年1月29日由中华

中医药学会批准立项。

2.参与起草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广

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广州中

2

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湖南中

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北京

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

二、专家组与工作组

在充分调研、了解同领域相关指南、专家共识资源及质量的基础

上,启动《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社区医生与校医版)

(以下简称“《指南》(社区医生与校医版)”)制定工作。明确指南编

制的目的、适用对象、工作程序,并向中华中医药学会提交立项申请,

进行备案,确立《指南》(社区医生与校医版)工作负责人为亢泽峰

研究员。工作组成员汇集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领域的眼科、小儿

眼科相关专家,以及中医标准、文献学、情报信息领域研究人员。

指南指导专家组主要对《指南》(社区医生与校医版)的主题、

框架、关键内容,以及工作程序进行指导;指南共识专家组主要通过

多轮函询与会议形成共识决策;工作组主要负责临床问题构建、文献

检索、问卷调查统计与指南起草等相关事项。

(一)指南指导专家组

组长:亢泽峰

(二)指南共识专家组

亢泽峰、李海燕、张丽霞、杨迎新、梁凤鸣、吴西西、刘新泉、

唐犀麟、吴星伟、庞龙、喻京生、彭华、张风梅、周剑、姚靖等。

(三)指南工作组

亢泽峰、张丽霞、刘健、王双勇

文档评论(0)

R的文档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相近型号说明书可通用,具体看说明书包括型号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0103150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