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

PAGE

第PAGE1页(本章共8页)

内容

备注

课题:越中览古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把握意象

教学难点: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勾践破吴”这件事。

二、

三、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五、

六、合作探究

赏析本文的表现手法

赏析“尽”“满”二字的妙处?

温馨提示“炼字”题解题步骤:

1、解释该字的意思。2、描绘该句的景象3、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问题归纳(炼字)

“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全部都穿着华丽的衣衫。

“满”字意为布满、占满。像花一样的美人布满了整个宫殿。

“尽”字、“满”字,写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乐生活。

问题归纳(表现手法)

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

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

七、小结:

《越中览古》内容上,前三句着意汲取了三个镜头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尾句通过鹧鸪这一意象写出了现今的荒凉、衰败;采用了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抒发一种昔盛今衰之感,也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明确: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八、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世事无常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抒志士壮志难酬之思——伤己

3、借古讽今、曲意讽谏——伤今(伤时)

风格:多含沉郁悲凉之气。

选材:1、多选恒定不变之物(关山、明月、潮水、花草、林木、鸣禽等)2、多写寂寞荒凉之景。

九、怀古诗常用手法

今昔对比//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故//联想与想象

十、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苏台:姑苏台,是吴王游乐之地。)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杨柳又换新叶,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无限的春意。)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昔盛今衰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杨柳)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09年福建卷高考模拟题)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

1、结绮临春: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后主所建的两栋高达十几丈的豪华楼宇

2、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亲自谱曲,填词,然后让数以千计的美人边歌边舞,后被喻为亡国之音

请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示例:

1、对比手法。六代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

2、借古讽今。热闹、繁华的万千门户已是杂草丛生,只因为一曲后庭花,揭示出统治者荒淫误国,借此讽喻现代不要重蹈覆辙。

(07年浙江卷高考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答案:描写了东晋时的朱雀桥及乌衣巷的繁

文档评论(0)

158****1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