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太宗李世民。

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本意是条陈,即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奏议类文章是封建时代臣下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解题

谏劝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太宗

十思

“答复、回复”之意

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谏议大夫”这个官职;司马光曾担任右谏议大夫

书:书信

“答司马谏议书”,即“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答司马谏议书

解题

一、从称呼中析态度:

1.请找出《谏太宗十思疏》中对太宗

的称呼,圈画出来。

2.请找出《答司马谏议书》驳论双方

的称呼或代称,圈画出来。

1.《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称呼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③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④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思考:加点的词语能不能改成“陛下”?为何不称“陛下”?

2.《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称呼

①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③冀君实或见恕也

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⑤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思考:这样称呼体现了王安石什么态度?

2.《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称呼

思考:这样称呼体现了王安石什么态度?

君实是司马光的字,文中出现5处,处处称字,体现了

无处不敬,表现了王安石的修养,也看出这场论争的

2.《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称呼

代表王安石本人的称呼有哪些?①某启:昨日蒙教

②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③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④则某知罪矣

⑤则非某之所敢知

⑥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思考:文中出现5处“某”1处“我”,为什么不都用“我”,呢?指一定的不明说的人

思考:文中出现5处“某”1处“我”,为什么不都用“我

呢?

明确:“某”指一定的不明说的人,用“我”指向更明,用

“我”过多会让人觉得过于主观,不够客观。

《谏太宗十思疏》中进谏的过程

①先有“王师[ér]谏太宗出美人”之事,才有谏言“见可欲,则思

知足以自戒”。可否改为“欲纳庐江王姬,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先有“张玄素谏罢修乾阳殿”之事,才有谏言“将有作,则思知

止以安人”。可否改为将修乾阳宫殿,则思知止以安人”?

③先有“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之事,才有谏言“念高危,

则思谦冲以自牧”。可否改为“自恃智慧明达,则思谦冲以自牧”?

④先有“魏徵谏太宗止泰山封禅”之事,才有谏言“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可否改为“将欲泰山封禅,则思江海下百川”?

思考:魏征的“十思”其实是指出了皇帝曾经犯过的十大错误,几乎

每一项都可以找到事实论据。那么,魏征为何不提事实?

比较《谏太宗十思疏》中进谏的过程

思考:魏征的“十思”其实是指出了皇帝曾经犯过的

十大错误,几乎每一项都可以找到事实论据。那么,魏征为何不提事实?

明确:避实就虚,点到即止,顾及对方的体面。

司马光

侵官

增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

生事

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

征利

设法生财,与民争利

拒谏

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

二、从过程中看虚实:

王安石驳斥司马光的哪些指控?

比较两篇驳斥的过程:

王安石驳斥司马光的哪些指控?

①针对“侵官”的指控,原文的辩驳是“受命于人主,议法

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能否改为

”受命于人主,不为侵官”?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侵官”的辩驳中,作者强调

了“受命”“议”“修”“授”四个步骤,突出了经由“人

主”“朝廷”和“有司”三大部门,意在强调自己的程序正义;

比较两篇驳斥的过程:

王安石驳斥司马光的哪些指控?

②针对“生事”的指控,原文的辩驳是“举先王之政,以兴

利除弊,不为生事”,能否改为“举新法,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在对“生事”的辩驳中,有意回避了对方讨伐的“新法”这样

的字眼表达,而说自己所施行的是“先王”之政,也就是尧舜禹这些上古圣王的政策,强调新法追随的对象是“先王”,意在表明自己的标杆正义;

比较两篇驳斥的过程:

王安石驳斥司马光的哪些指控?

③针对“征利”的指控,原文的辩驳是“为天下理财,不为

征利”,能否改为“为朝廷理财,不为征利”?

在对“征利”的辩驳中,强调自己并非为了皇帝为了朝廷而与

民争利,新法旨在富国,这是在为“天下”理财,比对方来信中的为农民为商人鸣不平更有眼光更有格局,因为终极目的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人生风雪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果有遇到文件不清或断篇的或者需要转换文件格式的情况请联系我,会在第一时间帮你完成完整的文档。文档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将尽快予以删除,谢谢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