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232-2024湖北省水利工程护坡护岸参考设计图集.docx

DB42T 2232-2024湖北省水利工程护坡护岸参考设计图集.docx

  1.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01.100CCSP55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2232—2024

湖北省水利工程护坡护岸参考设计图集

AtlasofreferencedesignofrevetmentandembankmentforhydraulicengineeringinHubeiprovince

2024-05-14发布2024-07-14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T2232—2024

I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护坡护岸形式 1

5使用要点 2

附录A(资料性)护坡护岸形式特性表 3

附录B(资料性)护坡护岸形式目录表 4

DB42/T2232—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工武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金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水总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富峰、王云鹏、江浩、李兵、何德舜、王强、张艳敏、柳卓、徐芬、王鹏举、程文明、郭明祥、郝路陈锐锋、胡玲、张宗伟、王芬、郑文修、万珍、陈群英、项艳、雍婷、瞿思尧、裴林烽、王浩、张丹、杨斌、陈小云。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水利厅,电话:027邮箱:1263961829@;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可反馈至中工武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电话:027邮箱:1135472520@。

DB42/T2232—2024

1

湖北省水利工程护坡护岸参考设计图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水利工程护坡护岸形式、护坡护岸形式使用要点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河道、湖泊及渠道岸坡的防护设计,水库坝坡及其他涉水工程岸坡的防护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40土工合成材料长丝机织土工布

GB/T17643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

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T50290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600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GB50707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JGJ/T372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SL19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T225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L368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37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YB/T4190工程用机编钢丝网及组合体

YB/T4221机编钢丝网用镀层钢丝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护坡护岸形式

4,1本文件按材料类型将护坡护岸形式分为石材类、混凝土类、土工合成材料类及植物类。根据工程需要,可组合使用多种形式,达到安全、生态和景观等综合效果。

4.2石材类分为干砌石、浆砌石、石笼网及抛石4种类型。

4.3混凝土类分为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及喷射混凝土3种类型。其中预制混凝土分混凝土板、混凝土块、混凝土框、混凝土桩。

4,4土工合成材料类分为土工格室、土工网垫、土工格栅、土工袋及土工膜5种类型。

DB42/T2232—2024

2

4.5植物类分为草皮、活木及桩木3种类型。

4,6各护坡护岸形式的特性参照附录A,设计说明及设计图纸参照附录B。

5使用要点

5.1护坡护岸的形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流条件、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环境景观及运行管理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

5.2在满足岸坡稳定及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宜采用有利于水体交换、适宜动植物生长的护坡护岸形式,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植被根系的加筋与锚固作用。

5.3材料性能指标应根据设计计算及工程耐久性等要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