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东区).docx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段山港作业区重型装备

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淮安市镇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九月一日

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段山港作业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段山港作业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淮安市镇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淮安市镇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0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理位置

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段山港作业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前方道路与堆场工程位于张家港市大镇的段山港~朝东圩港〔长江澄通河段浏海沙水道起始段的右岸〕、张家港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内。前方道路与堆场工程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段山港作业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的配套工程。

工程规模

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段山港作业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占地面积约16万㎡,构造承受高强连锁块构造和混凝土

大板构造。其中堆场面积138455㎡,混凝土道路面积23889万㎡,以及相配套的排水管道、电缆井及路灯根底等。

构造形式

1、道路:抗折4.5Mpa混凝土路面层厚度28cm,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30cm,级配碎石垫层厚度20cm;

2、堆场:C50混凝土预制联锁块面层厚度 10cm,下设中粗砂垫

层厚度3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45cm、级配碎石垫层厚度25cm;3、排水管网

雨污水管道:D200~D700承受HDPE塑钢缠绕管热熔接口,

D1200承受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道,120°钢筋混凝土管道根底;

检查井:均为钢筋混凝土井。

4、附属设施:各种钢筋混凝土电缆手孔井、水表井、阀门井、消火栓井、高杆灯、路灯根底等;

现场自然条件

1、地震

依据《中国地震惊参数区划图》〔GB18306—2023〕,勘区地震惊反响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惊峰值加速度为0.05m/s2,对应于地震根本烈度为Ⅵ度区。

2、气象

港区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清楚,气候温存,雨量充分。

气温

年平均气温 15.2℃

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降水

38.1℃

-14.2℃

27.8℃2.2℃

多年平均降雨量 1025.5mm

历年平均降雨天数>0.1mm

>5.0mm

>10.0mm

>25.0mm

>50.0mm历年一小时最大降雨量

历年10分钟最大降雨量最长历时降雨量

124d

50d30d10.5d

3d93.2mm26.2mm

109.2mm

最长连续降雨日数

风况

14d

长江下游由于地处平原,又当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太平洋高压气旋北进的路径,冬春有寒潮入浸,夏秋有台风攻击,风力远较长江中上游为大。据该区域沿江的江阴、张家港、常熟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分析,本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以东南方向的海洋季风为

主,春秋季为过渡期,以偏东风为主。

从多年风况资料看,当地常风向为SSE、ESE向,频率各占10%。次常风向ENE、SE向,频率各占8%。强风向ESE、SE向,最大风速20m/s。全年消灭>5级的大风天数约37天。影响当地的台风平均2-3

次/年,风向多为NE向,风力常在5~8级。

雾况

多年状况说明,雾的消灭多发生在早晨和夜间,上午10时后消散。

多年平均雾日数

年最多雾日数

最长一次雾连续时间能见度1000m雾日年平均

年最多

28.7d

66d

71小时32分

6.5d

11d

多年持续至上午8时后的雾日 8d

相对湿度

本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76%。

雷暴

多年平均雷暴日

3、工程地质

30.9d

陆域表层为人工填土、耕植土及吹填砂,上部为淤泥质土及一般粘性土,中部为稍密~中密状粉细砂及软塑状粉质粘土夹砂、稍密~中密状粉土;下部主要为密实状中粗砾砂及粉细砂。依据勘察资料本工程所处地层各单元土体的分布及物理力学特性自上而下如下:

①人工填土〔Q4ml〕:

成分为褐黄色粘性土混碎石、砖块等,混砂不均,本次勘察仅见

于表层,揭露厚度0.5~2.1米。

①-1耕植土〔Q4ml〕:

一般为褐黄色粉质粘土,混砂不均,表层混较多植物根系,本次

勘察仅见于表层,揭露厚度1.2~2.7米。

①-2吹填砂〔Q4ml〕:

褐黄色,含云母,混少许粘性土,主要见于陆域表层,厚度不均,

一般松散~稍密状态,本次勘察揭露厚度 1.0~5.6米

②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

褐灰色、灰色,混砂不均,含云母及腐植物,呈流塑状,

文档评论(0)

老狐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