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怀疑与学问(公开课)

怀疑与学问(公开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

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顾颉刚(jié)

程颐(yí)

虚妄(wàng)

骤(zhòu) 懒惰(duò)

扣(zhé)

启迪(dí)

停滞(zhì)

2.理解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环节三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

(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层层深入论证。

第一层(3-5):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二层(6):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环节四

一、深层探究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来的。这种写法,既开门见山提出了论点,同时名言本身也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本文分论点是什么?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为了证明论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

事实论据: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道理论据: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做学问的人首先要善于提出疑问。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存在可疑之处却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还不能算是学过了;治学就一定要善于提出疑问。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二、探究写法

举例论证: 第4自然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自然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5自然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第

6自然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正反对比论证第6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

三、语言赏析

本文语言准确、精练。请划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全班交流。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话中共有四个“常常”,多次重复使用,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前后顺序不能对换。

环节五文章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