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肠综合征病例讨论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肠综合征病例讨论

1

病史简介

患者程某某,女,54岁,未婚。

因腹痛、腹泻伴呕吐9小时于2019-08-20-20:30入院。

既往20年有宫外孕手术史,7年前有双侧卵巢囊肿手术史。

查体:体温36.3℃,脉搏81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9/52mmHg,BMI14.7,腹平,下腹部正中见纵行陈旧性手术瘢痕,全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2

辅助检查

3

诊断及治疗

诊断:1、不全性肠梗阻

2、卵巢囊肿术后

3、宫外孕术后

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

4

病情变化

入院第二天,患者出现腹痛加重,查体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考虑肠梗阻伴腹膜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5

血常规、动脉血气

6

立位腹平片、腹部CT

7

绞窄性肠梗阻临床表现

(1)腹痛为持续性剧烈腹痛,频繁阵发性加剧,无完全休止间歇,呕吐不能使腹痛腹胀缓解。

(2)呕吐出现早而且较频繁。

(3)早期即出现全身性变化,如脉率增快,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早期即有休克倾向。

(4)腹胀:低位小肠梗阻腹胀明显,闭襻性小肠梗阻呈不对称腹胀,可触及孤立胀大肠襻,不排气排便。

(5)连续观察:可发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感染性休克表现,肠鸣音从亢进转为减弱。

(6)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7)呕吐物为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

(8)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体。

8

立即完善术前准备,于2019-08-22-10:30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坏死肠段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大量血性腹水,约800ml,左下腹部广泛、致密黏连,距离回盲部约20cm处见束状带,空肠远端及大部分回肠明显缺血、坏死,呈深黑色,肠系膜血管搏动消失,肠蠕动消失,将坏死肠段切除约200cm,空肠与末端回肠端-端吻合,关闭肠系膜裂孔。

9

手术记录

10

术后血常规、动脉血气

11

生化、病理

12

短肠综合征

由于不同原因造成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一个临床症候群,多由广泛小肠切除、小肠短路手术造成保留肠管过少,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腹泻和营养障碍。

13

临床表现

1.急性期

一般表现术后1~3个月因大量腹泻导致液体和电解质丢失,紊乱严重者危及病人生命,2~3周达高峰,每天从大便中丢失液体2.5~5升。除腹泻外,尚有乏力、少尿及脱水、电解质缺乏、酸碱平衡紊乱、低钙、低镁、抽搐等表现。

14

2.适应期

适应阶段:常延续数月至1年。该期腹泻明显减轻,水及电解质失衡有所缓解。临床表现为营养不良性消瘦,严重者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也可因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而出现夜盲症、周围神经炎、凝血障碍性出血倾向、贫血及骨软化等。稳定期:一般经过术后1年左右时间才呈现稳定状态。由于残留的肠管已能最大限度地代偿,病情逐渐稳定,可维持相对正常的家庭生活,但仍可能有脂溶性维生素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的表现,回肠切除过多,患者可出现维生素B12的缺乏症。部分病人不可能达到完全经口营养的阶段,需借助于家庭胃肠外营养。

15

临床特点

(1)腹泻广泛小肠切除术后引起腹泻的原因包括:食物内容物通过时间缩短,继发于乳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吸收功能障碍。

(2)胃液高分泌状态及消化性溃疡胃高分泌状态是广泛小肠切除术后的一个重要特征。不仅造成严重的消化性溃疡病,而且对短肠综合征吸收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造成黏膜弥漫性。

(3)营养障碍小肠广泛切除术后,对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均发生障碍,导致热卡不足、体重减轻、疲乏,儿童可导致发育缓慢。

(4)肠道高草酸和肾结石回肠切除和回肠疾病后肾结石发病率增高。

(5)细菌过度生长炎性肠道病如Crohn病或放射性肠炎导致的肠间瘘、小肠狭窄、空回肠短路及回结肠切除术后,病人易出现细菌过度繁殖,空回肠短路后由于盲袢内淤积增加,可引起细菌过度繁殖;回结肠切除病人则可能与回盲瓣功能丧失有关,可导致结肠细菌大量反流入小肠。

16

患者术后15天拆除切口缝线及减张缝线后出院,仍有腹泻,每天排便5~6次。

部分短肠综合征患者需手术治疗,外科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增加肠吸收面积或减慢肠运输时间(延缓食糜排空)以增加小肠的吸收能力,如小肠肠段倒置术、结肠间置术、小肠瓣或括约肌再造术、小肠缩窄延长术、小肠移植等。

17

ThankYou!

18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