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神经对脾脏免疫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一).docxVIP

脾神经对脾脏免疫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一).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脾神经对脾脏免疫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一)

〔关键词〕神经;脾脏;免疫

脾脏作为全身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其结构和功能复杂,近年来对脾脏免疫功能的研究愈来愈深入,尤其是神经对脾脏免疫的调控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合文献概述如下。

1支配脾脏神经的结构特点

支配脾脏的神经主要是腹腔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富含去甲肾上腺素能传出神经纤维,同时含有胆碱能神经纤维,由脾门伴随脾动脉进入脾脏。脾交感神经不含传入神经纤维,几乎是无髓鞘和Schwann细胞的传出神经束。目前尚未发现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DeVries等分析牛脾交感神经轴膜的分子结构显示,其轴膜主要有5种分子量居于40~130Da的多肽构成,脂质占干重的59.4%,主要是以胆固醇和神经鞘磷脂的形式存在,与周围神经系统轴突起始部的轴膜结构相一致。

Felten等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发现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纤维不仅分布于脾脏被膜和小梁,而且还分布于T细胞区和边缘区。电镜发现部分脾淋巴细胞与神经末梢直接接触,一个淋巴细胞可以与多个神经末梢接触,甚至被神经末梢包围,在神经末梢与淋巴细胞接触部位,二者之间的间隙比突触间隙还小,且淋巴细胞膜增厚,似形成特化结构。提示神经末梢与淋巴细胞之间可能进行突触样化学传递。Schimdtova等在同一组织切片上通过双重组化染色显示野鸡脾脏中央动脉周围同时存在还原型辅酶:II-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diaphorase)和乙酰胆碱脂酶(Acetycholinestease,ACHE)阳性神经细胞,在红髓和脾包膜仅有ACHE阳性神经纤维。杨宏等证实成年小鼠的脾内血管周围和红髓、白髓的淋巴细胞之间广泛存在生长相关蛋白(GAP-43)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用结核菌素衍生蛋白诱发脾脏免疫应答反应,结果显示不仅中央动脉周围,而且动脉周围淋巴鞘外层、边缘区和红髓等部位的神经纤维较对照组显著增多,说明脾脏的神经纤维处于结构不断重塑、功能不断改建之中,这与机体不断接受刺激、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同时不断地感受刺激、协调功能、作出应答和调节有关。有报道老年大鼠脾脏神经纤维的密度下降,预示脾脏神经纤维密度与脾脏免疫功能强弱呈正相关系,似乎也说明这一点。这些研究结果较深入地揭示了神经系统对脾脏免疫功能调控的结构基础。

2神经递质的性质、存储与释放

脾交感神经末梢与脾组织的接点属于化学性突触,其内存在一类特殊的细胞器───突触囊泡,根据其大小和电子密度高低分为大致密颗粒囊泡、小致密颗粒囊泡和亮泡,是储存神经递质的场所。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偶联剂。现知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神经肽Y等。Lovisetti认为与这些递质有关的蛋白───嗜酪颗粒蛋白A,嗜酪颗粒蛋白B和NESP55(一种新的嗜酪颗粒样蛋白)在脾触突传递过程中逐步降解成为小分子多肽,最后形成递质以出胞机制释放。另有作者通过对神经分泌型蛋白和膜蛋白在脾交感神经亚细胞器的分布研究后发现NESP55、血管紧张素和胺载体VMAT2仅存在于大致密颗粒囊泡,触突短杆素同时分布于大致密颗粒囊泡和亮泡中,而SNAP-25、构造蛋白(syntaxin)和N型、L型Ca2+离子通道蛋白存在于一类特殊类型的亮泡中,预示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以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泡的形式运输到神经末梢突触前膨体,在受到刺激后释放。而胺载体只存在于大致密颗粒囊泡中,提示小致密颗粒囊泡的形成可能需要重新利用大致密颗粒囊泡的膜成分。但也有人认为脾神经末梢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分泌通道触突囊泡和致密颗粒囊泡都是由轴突内质网分化形成。至于神经末梢膨体释放的重要递质去甲肾上腺素,Depotter等认为是以两种形式存在于神经末梢大致密颗粒囊泡和小致密颗粒囊泡,前者含有与膜相连的多巴胺-β─羟化酶和可容性多巴胺-β─羟化酶,后者不含可溶性羟化酶,而神经肽只存在于大致密颗粒囊泡中。多巴胺-β-羟化酶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神经肽的释放则相应低10~20倍。作者进一步观察狗脾交感神经发现,刺激频率在2~20Hz之间,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神经肽Y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多,反复刺激后,肾上腺素和神经肽Y的释放分别减少12.5%和11%,去甲肾上腺素只能从大致密颗粒囊泡中以出胞方式释放。由此不难看出神经递质在触突的储存部位和释放途径存在分歧,这可能与实验动物的种属和实验方法有关。

3中枢神经对脾神经电生理的调控

脾脏的交感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重要联系途径,中枢神经对脾交感神经的作用直接影响脾脏免疫功能的表现。一般认为脾交感神经电生理活动增强能抑制脾脏免疫功能,反之则增强脾脏免疫功能。舒翠莉等在大白鼠第三脑室注射甲硫-脑啡肽(类阿片物质),能显著增强脾交感神经电生理活动;注射IFN-2出现相同效应,并可被阿

文档评论(0)

z138749810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