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洞到“微波黑洞”.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黑洞到”微波黑洞”

“黑洞”的大名几乎家喻户晓,尽管最初它被认为是仅仅存在于理论中的怪胎,但现在几乎人人都能准确的说出它的主要特点:黑洞引力场很强,能把身边所有的东西都吸进去,就算是光也逃不出来。对于科幻作家而言,黑洞是影视文艺中吸引眼球的优质题材。对于物理学家而言,黑洞是理论研究中温故知新的理想模型。对于天文学家而言,黑洞是天文观测中充满争议的激动发现。而这一切,似乎看起来离现实生活都无比遥远……

2022年10月,东南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崔铁军和程强,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微波黑洞”。就像黑洞的行为一样,它能够将绝大部分入射的微波吸入其中。从此,“黑洞”的概念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狂想和理论,随着研发的进步一深入,“黑洞”正一步步的走近我们的身边——只不过,它和传统意义上的黑洞略有不同,它是一个不产生超强引力场的人造“光学黑洞”。

黑洞——无法逃离的深渊

黑洞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冷酷的家伙。宇宙中的黑洞一般是由濒临死亡的大恒星坍缩而形成,体型巨大,食量惊人。如果这个恒星生前有一颗伴星围绕在周围,那么黑洞不管三七二十一,会将它的伴侣一点点的吞噬。从伴星的表面流失的高温气体,形成几股绵延千万公里的螺旋线,在逐渐落入黑洞之前剧烈摩擦,产生了大量的X射线,像是落入深渊前的绝望呼喊。尽管黑洞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然而任何被黑洞吞噬的物体,对黑洞的意义仅仅在于改变了它的质量,角动量或电荷的数值。因此黑洞没有任何“个人色彩”,如果要给宇宙中的黑洞们上户口的话,那么除了出生日期和家庭住址之外,只需要留出填写那三个数字的位置就足够了。

图1黑洞想象图

从黑洞的概念被提出以来,科学家一直没有停止对黑洞在现实中是否存在的探索。鉴于黑洞深藏不露,寻找这个冷酷的家伙只能采用间接的办法。例如,距地球8000光年左右的天鹅座X-1双星系统发射出大量的X射线,因此科学家推断这个双星系统中较为致密的那颗是一个黑洞。而对银河系中心附近的28颗恒星的运动轨迹的研究也显示,那里存在着一个中心质量为太阳四百万倍的大型黑洞。这样的状况容易让人担心,既然黑洞这么厉害,那么它会不会有一天把太阳和地球全都吞噬掉呢?好在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非常遥远,而且又随着银河系众成员一起围绕中心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可以抵消黑洞的引力,使我们暂时不需要杞人忧天。

图2黑洞模拟图

地球外面的黑洞可以暂时不考虑,地球上的“黑洞”却惹出了大麻烦。2022年,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的大型强子对撞机(TheLargeHadronCollider,缩写为LHC)启动前夕,许多人担忧LHC运行中产生的巨大能量可能会制造出一个微型的黑洞来:对于地球来讲,这个黑洞也许比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更具有威胁。在惊恐之中有些人选择了自杀,而有些人试图通过诉讼来阻止LHC的运行。对此,LHC的科学家解释说,这样的担心同样没有必要。首先从理论上讲,LHC的能量标度远远低于量子引力的最低标度,就像厨房里的炉火不能使水中的氢原子发生核聚变一样,LHC也不能产生黑洞。其次,进入大气层的宇宙射线有很多与LHC中粒子的能量相当,如果真的能制造出黑洞,地球早就消失了。再退一步讲,即使LHC真的造出了微型黑洞,根据量子理论,这个黑洞会在高温中瞬间蒸发,什么都来不及吞噬就已经无影无踪了。

“人造黑洞”——食谱单一的模仿者

虽然广义相对论中的黑洞不会出现在地球上,但科学家却提出了另一种“人造黑洞”的可能:用非引力理论来模拟黑洞的性质。例如,据报道,在2022年早些时候,以色列的一组物理学家制造了一个能够将附近的任何“声子”都吞入口中的“声学黑洞”(庄桑关于声学黑洞的文章请看)——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听到的声音,其实是一种在空气中传播着的机械振动,在凝聚态物理学中,按照一定空间对称性排列的原子都会不断地参与传播这样的振动,人们形象的把这样的原子集体舞蹈看做一种“准粒子”,称作“声子”——所谓“声学黑洞”,是铷原子冷却在极低的温度下形成一种“量子流体”,而此时便有“声子”在这“量子流体”之上被激发出来。在某一个区域内,“量子流体”的流动速度超过“声子”传播的速度,“声子”一旦进入这个区域,便再也无法传播出去。于是,在这个区域之外的人看来,从这个区域之中不能传出任何声音,因此“声学黑洞”又可以被称为“哑洞”。

尽管“声学黑洞”能够将胆敢闯入的“声子”悉数拿下,但它和真正的黑洞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声学黑洞”不产生强大的引力场,除了“声子”之外,对其他粒子没什么兴趣,也就是说食谱很单一。对于以光速运动着的光,“声学黑洞”更加无能为力,因此它长的并不“黑”。要想更加逼真的模拟广义相对论中的黑洞,还得从宇宙中最快的信使——光入手。我们知道光是一种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就像某些传播着的机械振动可以被称作“声子”一样,光就是在电磁场中以光速传播着的电磁振动。光可以在不同的

文档评论(0)

152****8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