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__________》)

(2)欲诚其意者,__________。(《礼记·大学之道》)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评价《离骚》文辞精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2)先致其知(3)其文约其辞微

2.按要求选择。

(1)逻辑错误往往违反了思维和表达的一些基本规范,下列存在立场自相矛盾的一项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

C.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D.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2)“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乡土中国·礼治秩序》)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种“服礼”特征的一项是()

A.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

D.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红楼梦·第三回》)

〖答案〗(1)A(2)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A.首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说“克思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克思主义”不属于实践,故选项表述自相矛盾。

(2)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服礼”指的是“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由内而外控制人,而人服“礼”是主动的。

A.意为“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克己复礼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其中,“克己复礼”体现出人的主动“服礼”。

B.意为“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朝见天子,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我)愿意做小小的司仪官”,其中“愿学焉”“愿为小相焉”体现出人的主动“服礼”。

C.意为“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了”。本项侧重论述“不忍人之心”,与“礼”无关。

D.根据“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可知本项体现了林黛玉“懂礼”“服礼”的特点。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荣国府的经济账》前言

陈大康

①捧读《红楼梦》,各人关注的重点会互不相同。有人感兴趣的是贾氏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发展史,有人为波澜起伏的情节进展而兴奋,有人津津乐道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情感经历及其归宿,也有人着眼于书中小人物的命运遭际。各种解读《红楼梦》的著作不知凡几,其中也有涉及经济的内容,但多为就事论事式的议论,基本上未分析书中已有交代的经济细节,并未展现贾府整体经济框架及其运行机制,也未从各人物所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交叉点上做审视。

②《红楼梦》中的人物大多有经济利益关系网络中的特定位置,它是各人物的思想、言语、行动以及人物间相处准则的重要决定因素,书中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王熙凤愿出面帮张家退亲,就是因为可坐享三千两银的谢礼,而此事引发的后续效应,是“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赵姨娘央求马道婆作法魔魇王熙凤与贾宝玉,原因就是“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荣国府的一场风波就是因这原因而被引发,而且它作为一条伏线贯穿于许多情节。

③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恰到好处地加入经济内容的烘托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贾母将李纨的月钱提升到二十两银子,王夫人在金钏儿死后决定让玉钏儿拿双份月钱,都是她们为平衡府内矛盾与人物关系的深思熟虑的谋略。【A】要付医生一两诊金时,作者让宝玉吩咐麝月:“拣那大的给他一块就是了。又不作买卖,算这些做什么!”这正是宝钗所批评的“膏粱纨绔”的形象注脚。曹雪芹也运用这一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